关爱女性健康 守护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嘉

  有人把女人比作花,美丽而芬芳;有人把女人比作水,温柔而灵动;有人把女人比作“半边天”,自强且自立……不论处于哪个阶段,承担何种角色,女人都应该好好爱自己,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4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与您分享一份女性健康“锦囊”。

  保护宫颈,做幸福女人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所有癌症中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癌症,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预防的最佳方法。

  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甘红霞介绍,宫颈癌又称宫颈浸润癌,主要与性生活过早、过频、多个性伴侣以及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与HPV病毒有关。从流行病角度来看,早婚、早育、多产、多伴侣、经济条件差等人群易得宫颈癌。

  宫颈癌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是在做宫颈癌筛查时发现的,但有些可能会出现早期症状。宫颈癌I期病变局限在宫颈,唯一的症状是接触性出血,特别是在同房以后就出血,或者在非月经期出现不规则出血。由于肿瘤表面坏死,会出现异常分泌物,会有白带异味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就要特别注意。

  通常鼓励女性朋友定期到医院或社区进行宫颈癌筛查,主要方式是宫颈细胞学(TCT)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这两项联合起来检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宫颈癌疫苗的使用,目前临床上有二价、四价、九价疫苗可供选择。二级预防为宫颈癌常规筛查和处理,通常为联合筛查,即宫颈TCT、HPV筛查,联合筛查能检测出90%以上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宫颈锥切,对于发现的癌前病变及时处理。三级预防为对于确诊的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减少他人感染的机会,建议减少性伴侣,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比如戴上安全套,会对女性的宫颈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提高身体抵抗力,规律作息,减少熬夜,加强营养,坚持锻炼,只有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即使被感染也能够很快地恢复。

  宫颈癌早期防治非常重要,广大女性朋友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把宫颈癌预防放在第一位。

  呵护乳房,做美丽女人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年龄段一般在45~55岁,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什么是乳腺癌?乳腺癌如何防治?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专家介绍,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女性占99%,男性占1%。乳腺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液或血液向全身播散转移,最常见转移至骨、肺、肝、脑等重要脏器,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恶性肿瘤。

  乳腺癌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让女性朋友们早期识别?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其特点是“无痛性肿块”,虽然乳腺肿块不都是恶性的,仍建议如果摸到乳房肿块,应该尽早就诊,越早诊断越有利于治疗。

  乳头溢液,皮肤发生橘皮征、酒窝征和皮肤溃疡改变,不明原因的乳头凹陷或乳头偏斜,腋下肿物,以及乳头皮肤瘙痒、脱屑,乳房皮肤潮红发热,疼痛等均为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女性得了乳腺癌,如果没有得到早诊早治,不仅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对家庭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建议女性朋友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等因素,保持心情舒畅;积极治疗不典型增生等乳腺疾病;不擅自使用外源性性激素;不长期过量饮酒;提倡母乳喂养。

  守护心灵,做快乐女人

  据统计,近年来,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多种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攀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相比男性,女性通常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极易引起身体问题,如:子宫肌瘤、乳腺结节、月经紊乱等。

  此外,女性心理健康受损容易造成夫妻关系不协调以及亲子关系问题,从而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导致子女出现焦虑、强迫、抑郁等。

  工作压力、经济状况和外貌身材是职场女性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熬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现代生活方式也给职场女性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且绝大多数职场女性在孕产期易出现抑郁情况,以产后抑郁最为普遍。

  不同时期女性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意识增强,既有儿童的幼稚,又有成人的心理特征。情绪欠稳定,易走极端,易受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潮流很敏感,渴望独立与被尊重,强调实现自我。

  产褥期:孕期情感比较脆弱,易激惹。产后生理变化,体内激素的不稳定,产后两周内特别敏感,依赖性较强。

  围绝经期:由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敏感多疑、胡思乱想、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周身不适,易消极悲观。

  老年期:由于丧失感,更加脆弱,耐受力降低。

  哪些因素影响女性心理健康?

  生理因素:青少年期第二性征的发育,产褥期前后激素的变化,围绝经期女性激素的撤退,老年期生理功能的衰退,疾病的困扰等。

  心理因素:敏感,依赖性强,脆弱,易受暗示等。

  社会因素:社会对女性的认知有天然的偏见,有上厅堂下厨房的双重要求。

  如何改善女性心理健康?

  均衡膳食、合理补充营养。Omega-3、B族维生素、益生菌、镁类等,建立良好的生理健康基础。

  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学会倾诉和分解压力,学会适度卸减压力,积极寻求支持,可以找自己的闺蜜、家人或者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倾诉,也可以参加心理培训课程,学习一些心理调节技术。

  参加群体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保持与其他人接触和联络,脱离自我封闭的环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辅相成,做做瑜伽或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不传递焦虑。女性朋友往往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很大压力,很多妈妈对孩子照顾得细致周到,过度担心,高度关注,同时期望过高,控制严格,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保持生活情趣,享受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跑步、健身、爬山、养宠物等,找到真正能放松自己的方式。

  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归纳的女性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1、对环境能充分适应。

  2、能正确了解自己。

  3、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文明发泄不良情绪。

  9、能维护集体,发挥个性。

  10、能遵守社会规范,基本需求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