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你选哪些“参”?
文晓芳 主治医师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病区主任

  秋冬季节,体虚者都想要进补,而参则是进补首选,参的种类繁多,如人参、红参、生晒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等等,功效各有差异。如果盲目进补反而会弊大于利,如果想要进补效果好,又不会上火,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

  一、“参类补品”该如何选择?

  1、正气不足、阳虚体寒者:选择人参、红参

  《中国药典》中记载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症。人参是参类里面补气能力最强的,是补气的第一要药,能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

  红参是新鲜人参经蒸制后烘干或晒干,因颜色由白变红而得名。我们常说的高丽参也是红参的一种,产于朝鲜半岛。红参相较于人参,其药性更温、火力更大、劲更足、功效也更持久,补阳气、养气血的功效更好。适用于年高体虚、阳气不足的老年人,症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等,对于气虚、体寒特别明显的女性,也可以用红参。

  服用方法有:炖服、含服、泡服、煮粥等。实热、正气不虚、阴虚火旺者不适宜服用。

  2、气阴不足、不寒不热者:选择生晒参

  生晒参是把人参采挖之后,直接经过晒干或者烘干,故称为“生晒参”,所以生晒参的本质也是人参,但是经过加工之后,生晒参的性味比人参更加平和。其性微温,偏于补气生津、安神益智,适用于气阴不足、肺虚咳喘、津伤口渴;对于气阴不足、需要补气阴,但又受不了人参、红参之燥热的人,可以用生晒参。

  服用方法有:研末吞服、代茶饮、煎服等。

  3、气阴两虚、虚热者:选择西洋参

  《中国药典》中记载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等症。西洋参长于滋阴益气,气阴双补,润养五脏,味厚而不热,滋补而不腻,所以对于内热更明显、气虚较轻者,更适合用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因西洋参补益不易上火,故也称为“无火参”,特别适合夏天服用。如果平时有气虚的表现,又有明显的口干咽燥、夜间盗汗、虚热烦躁、舌红少苔等阴虚火旺的表现,适合用西洋参来调补。

  服用方法有:代茶饮、含服或嚼服、碾粉冲服等。

  4、平和补气、日常食疗:选择党参、太子参

  党参和太子参的补气之力虽不及人参,却是日常可以经常食用的两种参类,性质最为平和,而且专补肺脾之气,为人参的“平替”。《中国药典》中记载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可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症。党参为平补和缓之剂,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健脾而不燥,润肺而不凉,故男性、女性、老年人、年轻人都可以吃。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主要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心悸自汗,津亏口渴,肺燥干咳等症。党参,太子参的补气效果较人参弱,非常平和,补而不燥,属于清补之品,适合气虚且易上火者使用。因孩子属于“纯阳”之体,稍稍过补就容易上火,所以小孩吃参进补首选太子参。太子参特别适用于儿童肺脾气虚之症,适合平常容易反复感冒、咳嗽、鼻炎、消化不良、病后虚弱的孩子服用。

  服法:炖汤、煮粥、煎服、代茶饮等。

  二、“参类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参类进补”需要结合体质。体寒者不建议用性偏寒凉的参,体热者则需少用性温的参类。人参、党参重在补气,而西洋参、太子参既能补气又能益阴。补益力度:红参>人参>生晒参>党参>太子参。需根据个人病情和体质特点正确选择、合理进补,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2、有外感、实邪者不宜吃参。感冒发烧的时候不适合吃参,吃参可能会有敛邪的弊端。如果舌苔厚腻,痰湿很重或者消化不好的情况也不适合吃参,不仅会阻碍吸收,甚至会加重实邪,需要先予以祛湿化痰、助消化,待消化好后再用参类来调补气阴。

  3、不宜和萝卜同食。参类补品以补气为主,要把气留住才有效,所以参类不宜与下气的萝卜同食,且要用热水冲泡,或者用密封的炖盅炖服、煲汤服,避免走气。

  4、不宜过度进补。参类补益力度过强,尤其是人参、红参、生晒参,所以吃参要适度适量,体质调节过来了就应该停用。日常调补、保健食疗,更适合用性质平和的党参、太子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