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前移防近视
咸安建立6万余份“眼睛档案”
本报记者 江世栋

  5月14日,母亲节。一大早,很多母亲陪着孩子,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视力。

  咸宁市第18小学三年级学生刘诗涵,在母亲李娜的陪同下完成了报名登记和视力多项指标监测。“孩子双眼视力5.0,正常!但医生说孩子右眼有一点散光,远视储备不足,要引起足够重视。”李娜说,去年检测的时候,孩子就是远视储备不足,她经常叮嘱孩子注意读写坐姿,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但孩子在家有时不听家长的话。让医生给她现场检测和教育,她会更加配合,更加注意。

  “我一定听医生的话!”刘诗涵说,电子产品要少看,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每天增加户外活动,保证10小时睡眠,少吃甜食,少喝碳酸饮料。

  当天,咸安城区学校4个班近200名学生进行了视力多项指标监测,并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这是咸安区开展的视力健康教育社会实践行活动之一。

  2018年1月9日,湖北省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指导中心(省指导中心)根据省卫健委有关要求,借鉴武汉市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成熟经验,决定在咸宁市率先启动学生视力健康管理试点工作。

  实践中,咸安区发现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良的用眼环境和行为习惯,究其根源是健康知识的欠缺与行为监管的缺失,因而提高社会健康意识,完善社会共管责任,将健康理念植入政策、学习、生活之中,关口前移才能有效防控近视。

  2019年2月,咸宁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咸安区政府及时下发了《咸安区全国儿童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区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的学生及家长,利用周六、周日及各假期到视防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视力健康教育社会实践行活动。截至目前,全市20万余名学生及家长参加“实践行”活动,举办视力健康“家长课堂”专题讲座75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余万份。

  “我就是因为多次参加视力健康教育社会实践行活动,了解到更多的视力健康知识,对孩子的视力健康也更加重视了。”李娜说,视觉障碍、心血管疾病、肿瘤并称三大影响生活质量的疾患,学校、家庭、社会要各负其责,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家长要以身作则,加强监督,监督孩子少看手机和视频,每天保持10个小时的睡眠,学习20分钟要远眺20英尺(6米),休息20秒。发现孩子有眯眼、皱眉等现象,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视力,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学生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关口战略前移十分重要。咸安区政府精准施策,在防控周期上前移,抓早抓小;在防控近视环节上前移,从治疗前移至监测预警,通过监测建档,以动态管理来持续维护健康。2021年,咸安区视防中心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学生视力健康监测点,开展了学生的眼生物学、生理学监测建档公益服务工作。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发育变化最快的一个阶段,其规律是沿着“远视—正视—近视”的方向变化的,呈不可逆的走势。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关口战略前移,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眼屈光生物学要素监测(眼屈光、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角膜曲率等),可了解学生眼生物以及远视储备是否在该年龄段的正常状况下,对学生会不会发生近视、何时发生近视以及近视增长的速度、并发症概率等作出科学判断,从而提高评估预警的效率及精准度。

  通过眼生理学(调节、聚散、三级视功能等)的监测,了解学生眼睛视觉功能的强弱、正常与否,对近视眼精细分类、分型,对不同个体作出不同级别的近视预警,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通过以上两项监测建档工作的开展,可及时发现影响学生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和保护要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健康评估及干预指导。

  截至目前,咸安区已建立学生眼生物、眼生理学监测评估档案6万余份,达到了近视防控战略前移的工作目标。

  根根据湖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数据平台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咸安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46.05%,低于咸宁市近视率(47.64%)1.59个百分点,咸安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初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