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南山区赤壁市官塘驿镇,有个老虎岩村。村里有一个叫做陈彩麟的自然村湾,村内有三棵古银杏树。这三棵银杏树有着“楚天银杏树王”之称,已有千余年历史,是老虎岩村的发祥之树。
古树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承载着陈姓数辈人的文化根脉,蕴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从一年中任何季节,深入老虎岩的大山之中。进入隐匿在茫茫竹海中的陈彩麟自然村湾,我们能够看到一座呈现“囍”字型的古老的鄂南民居,坐东向西,一进四重,排列高低错落,整齐有序,整个建筑都是青砖黛瓦,其中有祖堂、祠堂、正房、厢房、天井等明清朝代传统布局的宅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之前,几乎所有的陈彩麟人都聚族而居,形成一个诺大的家族。这种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在江州义门陈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据历史记载,江州义门陈氏人丁兴旺,后裔绵绵,家族中已有15代没分家,鼎盛时期一家竟有3900余人同在一起吃茶饭,可谓史无前例。宋至道二年(996)钦差大臣内侍裴愈在考察义门陈之后,代表朝廷奉旨赐书,欣然泼墨题赠“天下第一家”。大赞江州义门陈为忠义楷模。
伫立在古老村落陈彩麟的三棵银杏树,像三个顶天立地的绿巨人,日夜守护着这个古村落和全体村民。
银杏树长寿的奥秘可能只有资深的林业专家可以解释。陈彩麟的银杏树原本有四棵,现在只剩下三棵。
村里老人们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靠近大湾岭古驿道的一棵树龄超过千年的银杏树被最终砍倒。这棵树的树干长达五六十米,直径超过了2米。陈彩麟的村民舍身保护大树,大树亦有灵气,也时时刻刻守护着村落。
大树对人类友善,对动物亦然。每一年冬季大雪封山的时候,大山里的野麂、野猪和野兔等众多动物,晚上跑到银杏树底下避难,白天则躲避村里的猎犬,又藏进了大山里。
更为神奇的是,古树的树冠大得出奇,它那浓浓的绿荫支撑起一片鸟儿的天堂。每年的4至6月,古树上栖息着大概有近百种鸟类,最常见的野生鸟类有喜鹊、树麻雀等。尤其是那种类繁多的鹭鸟,星星点点,在青枝绿叶间跳跃飞翔,发出扑棱棱的声音。古树与天空相衬,游人与鸟儿相融,与古树包围的明清建筑风格的村子、远山的黛色、松风竹韵浑然一体,形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大自然和谐画卷。
这些鸟儿们都是天生的音乐家,每天早晨,古树上仿佛有一个交响乐团在演奏,无数只鸟儿们在树上来回穿梭,有的引吭高歌,有的在扑翅膀,村子的上空到处都是鸟儿们清脆的歌声,到处都是展翅飞翔的鸟影。这些鸟类用它们动听的歌声呼出了红日,唤醒了村子里沉睡的人们,告诉人们新的一天已经到来。
站在陈彩麟的古树底下,聆听鸟儿们欢快的歌唱,为村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