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让孩子与美相遇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青

  8日,咸宁市中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教研员阮媛说:“美育是为了让每个孩子与美相遇。”

  阮媛从事高、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20余年。曾获得湖北省第九届黄鹤美育节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多次辅导课堂教学获得国家、省级一等奖。

  为何美育

  近年来,美育成为了一个热词。家长忙着让孩子学画画、弹琴、跳舞;学校加强了美育课程的广度、力度、深度。

  美育为何热起来?

  咸宁市教科院院长汪永富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10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15年9月15日下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国家再一次对于学校美育教育的最顶层设计。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关于艺术课程理念中指出:坚持以美育人,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美育对孩子而言,会让成长更有色彩和温度。”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教研员阮媛说。

  阮媛认为,美育不是未来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可以发展,而是能让他们有一定的品位选择而不苟且于低俗滥调;它不是让孩子考过多少级,获得什么奖,而是在以后自己一个人的路上,心灵空虚或悲伤时能有一种方式与他们有所共鸣,并且在经典传世作品中,享受到隔世抚慰;它不是让孩子有多高的才情,而是让他们在理解了艺术的抽象后能更好的洞悉与理解人性与人情。

  阮媛曾在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碰到一位学生家长,她问:“别人家,都让孩子进行学科培训,追求好分数,你为何就让孩子来参加艺术培训?”

  家长的回答让她欣喜、欣慰不已。家长说:“我让孩子学画画,主要是孩子自己喜欢画,我也希望她能有个爱好,在某些时候能让她的心静下来。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心情好的时候,都能有个可以发泄情绪的好方法。”

  对于美育,可以说国家有要求,家长很重视,社会有需求。

  “对于教育本身而言,加强和改进的背景是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美育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咸宁市教科院院长汪永富说,在教育实践中,以美育人需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如何美育

  美育新格局必然开展美育新实践。

  咸宁通过市区联盟,城乡结合,来推动美育工作,让每个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

  “区域化联合教研作为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的关键思路,是影响学生学科素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咸宁市教科院院长汪永富说,开展市区联盟教研的实践研究,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以美育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阮媛作为咸宁市中小学艺术教研员,在思考如何能够快速跟上发达地方的美育教学改革脚步,实现“弯道超车”。

  实现超车必须看清现实,现实是“我市作为艺术教育起步较晚的地区,开齐开足音乐课还只是近些年来逐步实现的。”

  实现超车必须快马加鞭,“要提高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共享美育教育资源;要实现市区、学生教育资源共享,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实现超车必须找对方法,“过去很多学校只有三两位艺术教师,往往各教各的课,教师之间很难存在研讨交流,教研课题脱离了教学实际,教师往往错误地把教研和教学割裂成两个独立的事情。”

  破局之法就是联合城乡教师组成教研联盟,进行共教共研。

  以音乐教育为例,2022年3月,我市成立了咸宁市中小学音乐学科工作室,这个团队里有市、区教研员、有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潜心打破学段与学段之间的壁垒,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工作室在摸索,通过不断的去学习,去鉴赏音乐,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在音乐之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境界,从而提高孩子的审美。

  工作室在探索,让孩子更好的参与到音乐中去,使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工作室在践行,让音乐调节孩子的情绪,通过音乐,来放松自己,通过音乐,放下浮躁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快乐。

  事实证明,工作室将一批骨干力量凝聚在一起,进行分工合作,发挥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辐射作用。

  美育如何

  稻盛和夫说过:渔夫在出海前,不知道鱼儿在哪里。但是他们还是会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满载而归。

  短短8个月,阮媛和老师们一起“出海”,在美育实践中“满载而归”——学生遇到了美,老师升华了美。

  赤壁一中杜小雨老师说,感谢音乐工作室这个平台,通过对小学、初中课堂的深入了解,和对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比,对音乐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了深刻理解,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杜小雨老师曾获得过湖北好课堂高中音乐课一等奖并作全省示范展示,工作室的活动,她没有一次缺席。

  马桥小学的谢祥林老师更是有收获。10月份,学科工作室在嘉鱼县开展市县两级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谢祥林老师指导的《贝壳之歌》,从精炼的教学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直线提升,获得了全市线上线下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谢祥林老师说,因为有教研团队的帮助,自己的教学风格日渐个性鲜明,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扎实有效。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老师间,更展现在孩子中。

  “孩子以前很腼腆,通过音乐学习,性格开朗了,也愿意跟同学沟通了。”有家长说。

  “孩子们通过音乐学习,打开了思路,进行自发创作,连学习都专注了许多。”有老师说。

  “我们喜欢音乐,音乐能够让我内心平静,让我充满活力。”有学生说。

  咸宁市第十七小学校长张海伦表示,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很重要,学校正在筹建学生合唱团、管乐队等社团,希望得到市级工作室优秀老师们的指导,帮助学校师生提升艺术综合素养,使十七小学快速成长为一所具备综合实力、具有独特校园文化的学校。

  “我们将把这种教研模式辐射放大,影响到全市每一位亟待成长的青年教师。”阮媛说,选择努力就一定是满载而归的“渔夫”,工作室每位成员正是怀着这份理想和执念,为实现职业理想,教育梦想而勇敢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