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 星期
标题导航











































咸安区疾控中心
“疾”风知劲草 “疫”考显担当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对疾控事业的热爱,凭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执甲、勇敢逆行,用职业精神与病毒搏斗,以仁爱之心护佑生命,把健康和希望给予人民群众,他们就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疾控卫士。

  近日,我们走进咸安区疾控中心,走近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咸安区疾控中心党支部委员刘国辉:

  24小时与数据赛跑

  他24小时与枯燥的数据打交道,能快速、精准锁定每一个涉疫风险人员。他昼夜辛劳为大众筑起了坚固的疫情防控堡垒。他就是咸安区疫情防控的“幕后先锋”——咸安区疾控中心涉疫风险人员排查工作专班总指挥刘国辉。

  叮铃铃……早上7时,刘国辉办公室的闹钟响起,排查专班成员们陆续就位,开始迎接新一天的硬仗。

  “同志们,刚刚公安又推送了一批数据,大家再辛苦一下,加快速度,务必尽快排查、按时清零。”刘国辉几乎每天都要像这样招呼大家开工。而“白+黑”“5+2”也已经成为刘国辉的工作常态。

  在刘国辉看来,排查专班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防疫的“神经中枢”,排查专班需要依托大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分析、研判和比对等,为咸安区核酸检测和重点人员分类管控提供着一手信息。

  夜已深,排查专班办公室灯火通明,他们没有所谓的“白天”和“黑夜”。每天把数据核查清零后,排查专班成员还会通过工作群再一次核对各类数据,确保条条见底、情况清楚、统计无误。

  刘国辉会对当日数据排查工作进行总结,指导大家反思各项薄弱环节,努力做到100%排查到位、100%管控到位。

  刘国辉表示,他们与时间赛跑全天候待命、以数制“疫”,默默无闻构筑着抗击疫情的“大数据防线”。

  慢性病管理科科长黄卫斌:

  百姓健康守门人

  近日,咸安区疾控中心在社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发放合理膳食、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等慢病管理宣传册。

  活动现场,黄卫斌认真询问病情,做好“心脑疾病一体化防治筛查”登记,根据每位居民情况,为他们安排了血压、血脂、血糖测量及心电图、颈部彩超等相应的检查。

  “感谢你们,也感谢国家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经常都能免费体检,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前来体检的李大爷说。

  今年,咸安区疾控中心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落实“323”(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基层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重大公卫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专项行动方案。

  同时,建立全区居民电子档案,注重慢性病患者日常的用药干预、物理训练,使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控制。连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活动;全国“万步有约”咸安赛区健走激励大赛活动。

  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曾鹏:

  日日夜夜追病毒

  短短几百字的数据通报,每一个时间、地点背后,都是一群辛苦付出的流调员。

  “一接到通知,我们就迅速到位开展流调工作。”咸安区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曾鹏,是参与流调工作的流调员之一。

  曾鹏说,流调是迅速捋清重点人员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活动轨迹、接触的人、发生的事,从而找出传染源、可能被感染的人、可能被污染的场所,以便精准地采取防控措施,尽早将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

  往往一个电话,曾鹏就要立即前往疫情的“风暴眼”,在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调。时间,是流调的生命线,比病毒慢一分,外流的风险就增加一分。曾鹏十分清楚,每次流调必须加快速度,抓紧时间。

  “有时为了核查一组信息,一次询问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几个小时。”为了确保不放过任何细节,曾鹏和同事们往往24小时连轴转,奔波多地,不断调查、问询、记录、反馈。把各个流调小组的信息汇总进行交叉验证后,才能最终保证调查的轨迹正确、清楚。

  曾鹏形容流调员就是“病毒侦探”——通过大量调查询问得到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一点一滴交织成一张信息网,流调员在这张大网里“抽丝剥茧”,摸清病毒的来龙去脉。

  检验科科长胡钦:

  抗疫一线守关隘

  面积狭小,负压环境,机器噪声阵阵,更要与病毒“零”距离接触……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待多久?

  在这场抗击病毒的战“疫”中,咸安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负重”进入这样的空间,而且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

  “今天有200多个标本需要检验,预计工作到晚上8点左右。”胡钦说。

  接收样本、提取核酸、进行检验……像胡钦这样的检测员可谓是离病毒最近的“战士”。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胡钦和她的同事组成的8个人的检验团队,就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从最初每天100多个样本,到最多的时候每天2000多个样本。疫情期间,全部检验员都需要工作到午夜十二点,有时候到凌晨两三点也是常事。

  由于在实验室里技术人员不能喝水,即使流再多的汗、再口渴,他们也尽量忍着。“进去前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能不出来就尽量不出来,否则一进一出,就要浪费一套防护服。”

  作为检验员,胡钦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已经有34年了。“大家始终都在并肩战斗。像我们检验科8个人中有6个人都是女同志,她们一直坚守岗位,任劳任怨。能和这些看似普通但志存高远的人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胡钦动情地说。

  预防接种门诊饶丹:

  疫苗接种“大管家”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坚守在疫苗接种工作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就是接种医生。

  预防接种门诊主任饶丹就是其中一员,她以“让群众早点接种疫苗,保障健康安全”为己任,为构筑坚固免疫屏障默默贡献力量。

  见到饶丹时,她正在给群众接种疫苗做前期检查,仔细确认相关信息、嘱咐群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对每一位前来接种疫苗的群众,她都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疑答惑,确保疫苗接种工作高效顺利进行。

  “我们几乎天天盯在接种点,高峰时候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深夜。”饶丹的工作“包罗万象”,交接疫苗、信息录入、登记预检、疫苗接种、数据分析、资料上传,是疫苗接种点名副其实的“大管家”。

  进入暑期,儿童疫苗接种量升温,宝宝家长要求越来越高,预防接种工作任务压力山大。但饶丹对接种门诊同事们常叮咛说:“为了孩子,姐妹们一定要坚持住,一定要把接种的宝宝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

  为了不让家长担心,她抽空就用手机回访家长,询问宝宝是否有接种异常反应,也24小时开机耐心为家长指导异常反应的处理措施,为焦急的家长解惑释疑。

  卫生科科长金明:

  场所消杀阻传播

  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40多斤重的喷雾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环境消杀……这是金明自疫情发生后的工作状态,作为咸安区疾控中心消杀组的组长,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是新冠防控消杀组主力军。

  “疫情就是命令!消杀组作为疫情防控中冲在最前面的几支队伍之一,我们抢时间、超速度,与病魔赛跑第一时间出现在全区的风险点、隔离观察区等各个危险的战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金明告诉记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和消毒药剂,行走在隔离点、风险点和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环境消杀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所以每次入户消杀的任务他们都要特别细致,既要评估现场情况,计算消毒面积,根据不同消毒对象配置消毒液,检测消毒液浓度,还要背负喷雾器对空气、地面、墙壁、门把手、日常用具等重点区域进行喷洒消毒,将垃圾,被污染的布草及时消毒清理、规范化处置。

  金明说,虽然工作辛苦而且有风险,但这个时候每个疾控人都应该挑起担子,能够为咸安抗疫尽一份力,他也很开心。

  体检科科长陈飞腾:

  守护好职业健康

  “很多职业病可防不可治愈,相对治疗,源头防控才是职业病防治的重中之重。”陈飞腾说,“要准确评估职业危害,就要深入工作现场。劳动者在哪,我们就到哪。”

  “职业病患者是职场中的弱势群体,生病之后,更是弱势中的弱势。职业病具有隐匿性,可能工作很长时间后才发病。有些患者不进行仔细检查,很难找到病因。”陈飞腾说。

  通常,他们会到企业里面检测粉尘、噪音。他们详细记录工人的工作日写实,将工人每天做什么事、每件事干多久、每项任务分解为哪几个动作,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科学评估工人到底接触多少有害物质,进行定量风险防控。

  企业要发展,工人要就业,我们不能一刀切,只能精准防控。”在陈飞腾眼里,精准的态度是职防工作的“金钥匙”。

  截至目前,陈飞腾所在的体检科每年为城区2万多人进行职业体检,守护他们的健康安全。

  健康教育科科长张碧芳:

  健康科普入心脑

  一提起张碧芳,她的同事们喜欢用“科普达人”这个标签描述她。

  “不是在健康宣教就是在琢磨健康宣教。”张碧芳经常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工作状态。

  但凡加了张碧芳微信的人,都会发现,她的朋友圈每周都会发送健康知识,她喜欢给病友做健康宣教。

  “许多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重治疗,轻预防。群众在得病之前对于疾病的了解远远不够,同时网络上相关科普良莠不齐。”张碧芳感慨地说。

  “我做健康宣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健康宣教让人们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让老百姓少一些痛苦。”张碧芳说。

  她常常跟服务对象讲,治疗就像维修,再好的维修都不如前期保养效果好。“我用心地讲,您用心地听,积极去预防,就是为健康咸宁、健康中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艾滋病防治科科长朱津琼:

  用真心关爱患者

  在咸安区疾控中心,有这么一位女医生,12年来一直坚守在防艾战线上。她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艾防宣传、干预工作中,自愿咨询检测、感染者随访管理、动员治疗也参与其中,面对HIV感染者这一特殊群体,默默地做着艾滋病患者的“树洞”医生。

  自愿咨询检测是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窗口”,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求询者,为他们提供免费咨询检测和医疗转介服务。朱津琼为求询者分忧解难,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改变危险行为来预防艾滋病。

  朱津琼说,患者需要倾诉,她会像朋友般静静地聆听。12年间,她用温暖贴心的话语鼓励患者,激励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随访管理艾滋病患者是朱津琼日常工作。渐渐地,朱津琼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通。

  一路走来,朱津琼秉承着“爱心、耐心、细心”的工作理念,在防艾战线上传递温暖。

  卫生监测科科长李方圆:

  环境采样全天候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咸安区疾控中心定期对辖区的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交通站点、物流快递、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和综合医疗机构等各行各业,主要是对人员密集和空气密闭型重点场所,涉及进口食物品和高风险货物进行环境样本采集、检测和上报。

  当天早上8点,咸安区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科长李方圆拿上采样物资,乘坐采样专车“出发”了。

  “李主任,歇会儿吧,现在正热,坐会儿再走。”湖北智康英达商贸公司负责人看着衣服湿透的李方圆,边拉出椅子边笑着说。

  “不了,谢谢您,我们还要赶往下一家,您这里我已经快采完了,马上就走。”李方圆回应道。

  此时,他正弯着腰一手拿标本管,一手拿着取样器对地面进行采样。环境采样重点是对门把手、桌(台)面、地面等外环境进行核酸采样,切实做到“人物同防”。

  每天300多份常态化环境样本,采样车不停穿梭在路上,弯腰抬手、穿脱隔离衣、消毒清物资……循环往复的采样动作,李方圆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

  “这段时间天气太热了,我们往往还未投入战斗,衣服已被汗水湿透。”李方圆笑着说,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再苦再累都值得。

  免疫规划科科长钱友芳:

  接种服务全方位

  “疫情防控战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公卫人员的职业形象、使命担当也不断被公众认知和了解。”免疫规划科科长钱友芳说,作为公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规划工作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去年,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安排组织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开展疫苗补种工作,让全区儿童尽早完成漏种疫苗的补种,得到疫苗的保护。

  “在疫情之下,流感疫苗的关注度也空前高涨,群众接种意愿强烈,全国流感疫苗产能严重不足。”钱友芳说,为了让全区居民顺利接种上流感疫苗,也是尽量多方想办法。

  据悉,咸安区疾控中心研判分析形势,按照区领导的要求,钱友芳负责采购流感疫苗,积极组织联系疫苗生产企业,在家都在不停打电话发信息,连爱人都说,“从采购疫苗开始,她在家都像是在上班。”

  另外,针对人员培训,钱友芳也进行了创新。“我们会对所有疫苗接种程序、接种方案、接种注意事项等进行专业培训,并制成表格下发给每一名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钱友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