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胡剑芳报道: “水来了,这畈360亩水稻有救了。”8月16日,在咸安区横沟桥镇杨畈村三组,在市农科所、区驻村工作队支持下,种粮大户方文俭夫妇家干涸龟裂的稻田终于喝上了清水。
因持续高温少雨,杨畈村2700亩水稻叫渴。驻村工作队不等不靠,筹资购管,架线,从300米外的方家港河接通口径6公分绿水管300余米、启动水泵抽水抗旱。看到汩汩清水流入干裂的稻田,方文俭夫妇俩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连连道谢。
驻杨畈村工作队咸宁市农科所专家建议,有条件的要对在抽穗和灌浆初期的水稻田进行灌深水降温,同时进行叶面肥药同施,做好病虫害防治,提高植株抗高温能力,力保后期稳产高产。专家组还为大豆等开出了早晚灌溉、叶面喷肥、高效杀虫等“处方”。
在横沟桥镇鹿过村4组,烈日下,52岁的女组长刘红云卷起泥巴裤腿,正在带着10余村民疏通垮掉的渠道,准备从王下垅水库提水到半山腰沟渠再灌溉组里干旱的500余亩中稻。
在向阳湖镇,二级提水抗旱成一道独特风景。只见2万余亩水稻田里,白鹭翩飞觅食,部分田亩干裂如地图。
“我们一边通过斧头湖三八口提闸放水自流灌溉;一边正通过筑坝,架线,水泵二次提水到地势较高稻田,可缓解北岭村、斩关村5000余亩干旱稻田灌溉问题。”向阳湖镇北岭村支部书记吴新法信心满满。
在双溪桥镇杨堡村下辖的吴朝祖、大路方、徐华三个村民小组近1500亩农田缺水,区农业农村局冒着酷暑加班完成了杨堡村提水泵站的建设,及时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南川灌区渠道管理处科学谋划,筑好“生命渠”,引来解渴水。主动组织干部职工冒高温、战酷暑投入机械57个台班,清理渠道战线13公里,淤积约为10万余方,清理渠底杂木、杂草50余吨,为桂花镇和马桥镇2.75万亩农田抗旱保灌溉提供坚强保障。
同时,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会商研判,决定在横沟桥镇和桂花镇设立两个人工增雨炮点。人工增雨作业小组已进驻炮点,将择机进行人工增雨。
目前,咸安成立了百余个抗旱保生产工作小组,投入200余万元,建新泵站2处,完成更新改造泵站6处,抢修泵站26处,发放抗旱物资新水泵506台套,水管1.57万米,更换抗旱设备2000余个,清淤沟渠200余公里,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全面抗旱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