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横沟桥镇长岭村三管齐下,推进村组公路、扶贫车间、路灯亮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近日,记者前往该村一探究竟。
畅通村组公路
7月初,走进横沟桥镇长岭村13组,村民期盼已久的入组道路已经通车。
通组公路长450米,宽3.5米,从13组村湾广场至各村民家门口。
“以前这段路到家门口就断了,如今直接通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村民指着正在修建的水泥路笑着说。
“长岭村通组公路修建年限较长,有一些分支的小路路面破损,并且部分村湾存在‘断头路’的现象,村民对此很有意见,要求修路的呼声很高。”长岭村党支部书记镇胜利告诉记者。
“民之所呼,我必应之。”为扎实办好这项惠民实事,镇、村两级干部经常下基层收集群众意见,积极协调,争取区乡村振兴局衔接资金55万元,在长岭村修建了一条总长近1千米,宽3.5米的水泥道路,将彻底实现了村域“组组通”,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建起扶贫车间
把“工厂”建到村里头,把工作送到家门口,在横沟桥镇长岭村的多个村湾,一个个扶贫车间成功引进,既解决了困难群众就近就业难的问题,又破解了村集体收入少的困局,推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位于长岭村6组的高新诚远饰品厂,是2019年从广东东莞引进村里的扶贫车间,主要从事发夹饰品的加工生产,共带动周边群众3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务工,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3.8万元。
“之前我在外打工好多年,掌握了做发夹的技术,后来村里联系到我,我就把厂子带回家了。”工厂负责人刘义仁说,通过扶贫车间,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让他们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车间里,10余名村民正在忙碌着,整个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以乡情感人,以政策暖人,返乡建“厂”的能人越来越多。
陈宏波是土生土长的横沟桥镇人,在深圳打拼多年,并先后在浙江、安徽建起了自己的工厂,生意经营得不错。
今年5月份,在村里的号召和引荐下,陈宏波决定回乡办厂。
“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争取到专项资金,投入320万元建设厂房,去年11月份正式动工,今年5月份竣工。然后,引进了这个工厂,目前正在安装调试设备。”镇胜利说,该厂每年将再带动周边村民30余人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18万元。
点亮盏盏路灯
长岭村的村组公路上,因年久失修,不少路灯损坏,村民晚上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安装更换路灯成为群众日夜期盼的大事。
镇、村两级干部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与村民沟通协调,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做好路灯的选点安装位置,共同商议安装事宜,达成共识。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以后,长岭村加班加点,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实施,花费10万余元采购了130盏太阳能路灯,目前已安装到位。随着盏盏路灯亮起,不仅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也有效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长岭村的一系列惠民工程只是横沟桥镇全力做好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
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横沟桥镇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聚焦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精准推动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