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一定要去地方的博物馆看一看。它除了诉说着传奇故事,也用实物佐证了城市曾经的辉煌。7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赤壁市羊楼洞古镇的中国青砖茶博物馆,探究这里深藏着的历史悠久的洞茶文化。

  羊楼洞古镇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青砖茶的故乡。羊楼洞产茶历史悠久,自唐朝开始制作茶叶,1843年,世界上第一块青砖茶在此问世。

  中国青砖茶博物馆2019年10月28日于“万里茶道源头”赤壁羊楼洞古镇举行开馆仪式。馆址设于近代俄商茶厂基址附近,建立在清光绪时期长盛川的旧址之上,按当年长盛川厂房外观进行复原。

  该博物馆以讲述和传承青砖茶历史文化为主体,展示藏品逾2000件,是一座以青砖茶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

  我国茶业在唐代兴盛,饮茶盛行。中唐以后茶叶开始征税,和盐、铁、丝一样,茶作为国家重要物品有了政府管理机制。赤壁市古称蒲圻县,在唐朝开始进贡团饼茶。羊楼洞繁华数百年的茶市由此拉开大幕。

  通往青砖茶博物馆的路上,一群由当地居民自发组织的锣鼓队一字排开,现场热闹非凡,博物馆门口,一群演员身穿华丽的演出服,随欢快的音乐声起舞。

  踏着敬茶舞的音乐声,走进博物馆,进入大厅,抬头可见赤壁青砖茶的公共品牌,目前赤壁市38家茶企,每家茶厂的产品均带有“川”字牌标志。展览以物为宗,从纵向时间轴和横向器物对比的双重维度进行诠释,陈展展品约10000余件/套。

  博物馆占地10.35亩,设有主展厅、茶艺交流厅。博物馆分为两层楼房,分为“中国古代茶文化”“青砖茶的故乡:赤壁”“万里茶道”三个部分。

  “唐代:茶的兴盛”“宋朝:茗茶风尚”“元代:瓷茶并重”“明清:市井茶事”……“中国古代茶文化”部分从水文地理环境介绍中国,作为茶叶故乡的缘由以及六大茶类。介绍唐代以前中国人饮茶习俗的起源、传播与茶文化的初步形成过程。场馆以不同形式,以丰富的藏品实物展现中国茶文化辉煌灿烂的大时代演变,由唐至清的茶叶外销、互市历史,构成青砖茶作为边销茶的历史背景。

  “青砖茶的故乡:赤壁”部分讲述着羊楼洞及周边地区因茶而兴、开埠通商的历史,详细介绍青砖茶由饼、片、盒、砖的传统制作工艺演变,以及近现代技术革新历程,通过大量珍贵老砖样品的展示,介绍青砖茶的收藏价值。

  “万里茶道”部分着重介绍中国外销茶的三大主要产区以及茶叶消费大国英国、俄国与中国茶的渊源,回溯万里茶道贸易线路。

  一楼茶具展厅内,摆放着从唐至现代的各种茶具,如茶壶、茶杯的演变过程等。进入二楼,一扇由茶叶制作的拱门引人注目,这是用青砖茶叶“渥堆”工艺制作的门。穿过这道门,不仅是鼻子里钻满了茶香,感觉浑身都是砖茶的醇香味。除此之外,还有青砖茶生产线、青砖茶烘房、以及各个年代的青砖茶和米砖茶等。

  茶馆外,一位身穿汉服的美女,手举长嘴壶,舞动优美的身姿,随音乐起舞,旁边两位茶艺师运用柔软娴熟的手法,呈示出茶艺的和谐之美。

  细心的参观者发现,这座会讲故事的展馆,还有一个特色。它从建筑之初,便树立了面向国内外观众的目标。前言、结语、各单元说明均采用中、英、俄三语展示。分别从历史源流、经济沿革、文化交流等视角,表现青砖茶的诞生过程及相关地方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青砖茶在万里茶道贸易线路上的历史演进,回顾万里茶道申遗历程,展望其文化意义。

  整个馆区以传统陈列为主,辅以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用高雅、明快、大方、简洁的风格,营造清晰、疏朗、舒适的展览氛围,展现青砖茶的历史底蕴。

  “中国青砖茶的历史”向来往的客人们讲述着青砖茶历史故事,馆藏繁多、史料详实、系列完整,是国内主题最突出、特色最鲜明、藏品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茶叶专业博物馆,也是众多游客来咸宁、来羊楼洞古镇必去的打卡地。

  从博物馆出来,身心不禁沾上了茶的味道、茶的文化、茶的底蕴,对茶的心驰神往得到了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