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嘉、通讯员魏烽报道:9月8日上午,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医疗保障局服务窗口,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我市今年启动了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开通了网上备案、电话备案,选择‘不见面办理’的人数逐步增加,群众异地就医结算越来越便捷。”市医疗保障局医保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晏汉金介绍,为进一步简化异地居住人员就医备案流程,现只需提供社保卡、居住证,或个人承诺书,实行即来即办,一次办结。
去年以来,我市从深化医疗保障改革、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优化医疗保障服务、加大医保政策宣传等方面着力,促进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医疗保障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市协同推进县域医共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个县(市、区)均建立了“总额预付,过程监督,结余留用”的医保支付政策,将医保资金打包支付给医共体牵头医院。
通过此项改革,全市住院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90.71%,患者外转率同比下降5.3%,外转患者医保支付同比下降6.5%,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提高到72.18%。
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优化。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设置的门诊、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国定点医疗机构达到4万多家,省内达到786家。我市已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实现民生同保,有37家医疗机构接入平台。
同时,为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贵”难题,我市积极推进医药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采购集采降价药品2353.22万片/万只/万袋,完成了国家组织前三批次的约定采购任务,直接为群众减负4100余万元,在省药采联办通报中多次居于全省前列。
在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方面,2021年市本级、咸安区、赤壁市被列为湖北省基层经办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对9大类26项医保事项进一步梳理和优化,承诺时限优化85%,达到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