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书籍销售旺,数码产品受欢迎
开学季带火“开学经济”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学校开学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学需要的物品。9月1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书店、超市、数码店、服装店时看到,随处可见挑选开学用品的家长和学生,“开学经济”在城区迅速升温。

  学习用品成为抢手货

  “小孩刚上一年级,买的东西比较多,包括书包、铅笔盒、名字贴、尺子等。 ” 今年要上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丁娟说。

  8月31日,记者走访城区各大超市和一些文具店发现,商家们也都铆足了劲备足货源,笔、橡皮、文具盒等畅销类学习用品都被摆到了显眼位置,孩子和家长们穿梭在货架间挑选商品。“孩子开学读小学三年级,其实我们每个学期都买文具,虽然知道买的这些东西可能用不完,但我还是想以这种方式让孩子在新学期有新鲜劲儿,激励她好好学习。”刘女士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各类特色防疫物资也成为学生们书包里的必备品。在明联药店,一位正在给孩子购买防疫用品的家长告诉记者,学校里人多,小孩子天性爱玩,我给她买了口罩,湿巾和免洗的洗手液,放在孩子书包里面,让他在学校里活动完之后进行自我消毒,现在防疫消毒就是学习之外最重要的事。”

  “孩子今年上三年级,主要就是要买钢笔,我早就从网上买了好几支,包书皮也是从网上买的,非常方便还便宜。”李芳芳女士说。有的家长并没有选择去实体店买,而是选择了网络。

  记者在淘宝、京东多家购物网站,开学大礼包、开学必备用品、开学好物等热搜词汇映入眼帘。记者随机点击“开学大礼包”,随即多个品牌的文具套装弹出,价位从几元到几百元的不等,月成交量1000+的不在少数。

  “双减”让教辅资料更畅销

  开学前后,历来是书店的销售旺季。今年,“双减”重锤落下,教改如火如荼进行,“开学经济”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书店了解到,因为不少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暂停,教辅、课外阅读丛书销量火热。

  在新华书店,带孩子来书店购买教辅书的曹女士对记者表示,“双减”政策下来之后,她的儿子确实停掉了几个补习班,相应科目改由孩子爸妈进行辅导。

  “双减省了很多事,不用家长接来送去的折腾。今天来买点辅导书,回去自己看,孩子爸妈也要用起来。”女儿在鄂南高中读高一的张女士也来购买辅导书,她表示,自己女儿从没上过辅导班,只有每年开学来线下书店挑选辅导书。“线上的看不到内容,到书店对比一下更放心。孩子只要学习习惯好,用辅导书就够了。”

  新华书店工作人员介绍,近一周来,书店销量最好的是教辅类书籍和课外名著阅读,“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基础,购买教材解读和同步配套练习的比较多。同时,也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多阅读。”

  “我们书店就有两个时间段会非常忙,一是假期刚开启的时间来买新学期课本的,再就是开学前后一批购买教辅文具的,我们会为此专门备货。”咸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门口的一家书店负责人说。

  电子产品成为大学生必须品

  “从6月末7月初开始,我们店的客流量就开始增多,4000~6000元区间的笔记本电脑最受欢迎,在购买品牌方面,选华为电脑和手机的要多些。”在温泉中心花坛数码港的负责人介绍说,家长带孩子来选购笔记本电脑的居多,而选购的倾向也从前几年注重外观转为更加看重性价比、经济实用性等方面。

  他告诉记者,随着网课增加,中小学生对电脑的需求量也逐步提升。

  除了对电子产品的刚需,旅行箱也是准大学生们求学路上的必备品。记者在城区的箱包店内看到,各式各样的旅行箱琳琅满目,价格也从100元至500元不等,“目前这个阶段旅行箱和旅行包的消费人群是一些准大学生。”一家箱包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每年的这个时候也都是箱包销售的旺季。而选择旅行箱一般视学校远近多选择22寸或24寸,其中24寸容量更大更受欢迎。

  拒绝孩子的非理性消费

  新学期开始,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无可厚非。但有的家长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认为是孩子学习方面所需要的物品多少钱都要花,而且还要买最好的。

  其实,学习用品的品牌、款式有很多,档次也高低不同。家长和孩子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起来安全、简单的产品,功能过多、图案过于花哨的学习用品反而更容易让孩子分心。

  湖北科技学院老师建议,在“开学经济”面前,家长应该理性消费,一定要替孩子把关,购买时要看看是不是必须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并在此基础上防止孩子追求高消费。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要正确疏导,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非理性消费,要遵循够用的原则。同时,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