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洗头时盘踞在下水道口的发团越来越多,90后小朱就把洗护用品统统换成了防脱型,甚至还在网友的建议下尝试了食醋洗头、生姜擦头皮等“生发偏方”,可惜收效甚微。
如今,脱发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它正逐渐脱离年龄的限制,成为不少年轻人需要直面的“尴尬”。伴随着人们愈演愈烈的脱发焦虑以及日益提升的消费购买力,诸多围绕着头发的衍生消费也应运而生。
脱发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要不是理发师的一句话,私企白领李先生还没发现自己的后脑勺“秃”了一块。忧心忡忡的他立即来到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根据头皮检测和验血报告显示,李先生患的是“斑秃”,医生诊断这与他长期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有关。
那么,市民该如何区分正常掉发与脱发呢?
“正常人每天大约会掉70-100根头发,与此同时,有同样数目的头发再生,我们称之为‘生理性脱发’,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一天掉发超过100根,且出现发量明显减少、头发过度脱落的现象,就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脱发’了。”温泉办事处温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生曾瑜灿解释。
据介绍,早秃患者的早期症状呈现出明显的男女差别。据了解,男性最初表现为前额两侧头发变纤细而稀疏,并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头顶头发也可脱落。而女性往往病情较轻,多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但前额发际线并不上移,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微痒。
“由于受雄性激素影响,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脱发。门诊中,脱发患者的男女比例大概在4:1左右。”曾医生表示,25-55岁的中青年患者占了门诊数的70%。
从业十年以来,曾医生明显感受到了就诊人群的年轻化趋势。他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饮食油腻辛辣等因素让现代人的“头等大事”经受着更多考验。
“头发保卫战”蕴含商机
因契合了人们愈演愈烈的脱发焦虑,以及日益提升的消费购买力,诸多围绕着头发的衍生消费也应运而生。
记者在各电商平台输入“秃”“防脱”“脱发”等关键词,弹出的相关产品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防脱洗发水、假发头套外,还有药用生发液、口服生发片、防脱生发仪、增发纤维粉、头顶补发片等,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打着“祖传秘方”“古法土方”的产品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受众。记者看到,一款古制何首乌粉的产品,号称传承古法、药食同源,月销量近400多笔。不仅如此,网络上还流传着诸多如“维生素B6+胱氨酸+鱼肝油”的生发偏方。
采访中记者发现,线下的消费门道层出不穷。除了实用性需求者推崇的假发店外,主打头皮抗衰、养发育发的养发馆也多了起来。氨基酸头皮面膜、头皮去角质、古方乌发养发、科技纳米机养发……这些护发套餐各有侧重,动辄上百元,吸引了不少尚未脱发的普通人前去体验。
对此,咸安区皮定宇中医馆中医师皮定宇表示,何首乌的确对治疗脱发有效果,但生何首乌对肝功能有损伤,制何首乌也要辨证论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否则会对肝脏有损害。此外,很多偏方、土方的成分、效果不明,患者自行使用容易掌控不好剂量,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应对脱发危机,还有一部分消费者选择了植发。随着电梯里、广告牌上的脱发广告越来越多,这个手术和消费者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治疗无望,或是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秃顶面积较大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发,但植发并不适合所有人。”曾医生提醒,植发行业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有植发需求者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
此外,记者了解到,植发只是改变了毛囊的生长部位,头发总量并不会改变。如果脱发的根本原因没有解决,如疾病尚未调理好、仍保持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作息,植发之后,还会有脱发的可能。
如何防脱听听专家怎么说
“没有一个简单的止脱办法对所有人都有效。因此,有脱发症困扰的市民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皮肤科医生诊断后再进行用药。”曾医生提醒,治疗脱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早秃为例,早秃的治疗起效慢,光控制住脱发进展就需要3个月,患者不可操之过急。
在他看来,市面上的防脱类洗护产品作用有限,如果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脱发问题,需要进一步就医。此外,市民在选择生发液、生发仪等产品时,最好认准“药字号”“械字号”产品。
“除去可能的诱发因素,脱发患者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他表示,预防脱发还要注意以下这些生活细节,如: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开朗,不要过度焦虑、紧张;不暴饮暴食,少食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适度洗发,建议一周洗头不超过两次;不过度美发,染发、烫发每年不超过一次为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脱发,效果更佳。皮医生介绍,从中医角度而言,脱发可以分为湿热内蕴型、血虚风燥型、肾精亏损型、气血亏虚型、肝郁气滞型和血脉瘀滞型六种。他推荐,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洗相结合,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