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城乃至整个咸宁,谈起公益事业,人们首先会想到通城县“小红帽”志愿者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孔庆平。
这位曾经当过兵、做过记者的老党员,虽家境并不富裕,却始终心怀悲悯,先后组织公益活动100余场,自筹爱心资金近300万元,受益群众达10000多名。
常怀同情心,主动帮助困难群体
1994年,孔庆平退伍后,先后担任过记者、摄影部主任、驻通城记者站站长等职务。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孔庆平时常碰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接到一个采访线索。采访对象是位孱弱的山村农妇,她叫左桂平。丈夫得肝癌去世后,她以一己之力照顾3个相继得软骨病瘫痪的儿女,及卧床6年不起的公公、患精神疾病的婆婆……”孔庆平回忆说。面对这样一个坚强女子,孔庆平当时深受感动,决定尽全力帮助这个家庭。当她不幸的家庭遭遇和不屈的顽强意志被报道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制定了长期帮扶计划,使这个家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实际上,孔庆平自己也出生于山区,家中不仅有体弱多病的母亲,更有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他帮助15名贫困学子上大学,为100户特困家庭筹集爱心物资近百万元,对于自己家里的情况,他却只字不提。
创办“小红帽”,发动社会力量做公益
2008年,孔庆平辞去新闻工作,回到通城创办文化公司。在自强自立、勤奋创业的同时,他始终热心于各项公益事业,成立“八百壮士”寻访小组,开展大型民间公益“寻访”活动,得到了市县相关部门和全国八百壮士后人的赞扬。2014年,孔庆平又组建通城县爱卫志愿者协会,接连开展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寻访百岁老人”和“100名知心妈妈结对帮扶100名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
2016年,为扩大公益服务范围,通城县爱护城乡环境卫生志愿者协会更名为通城县“小红帽”志愿者协会。目前,“小红帽”协会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有1067人,发展了5大公益事业板块和14个志愿服务分会,组织策划大型系列活动达100多次,参与人员近10000余人。“小红帽”成为了咸宁市社会影响强大、群众广泛称赞的公益品牌。
扶残更扶“志”,让残疾人成为志愿者
2016年,通城县开展全面禁麻活动。禁麻后,一批以“开麻木”为生的残疾人,成为整个禁麻工作最大的难题和矛盾点。孔庆平主动挑起大梁。他逐家逐户上门走访,摸清86名残疾麻木车主的家庭情况后,制定出《一山二河三街六校十二站》公益项目方案,按照“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残疾人群体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将残疾麻木车主成功转型为“小红帽”助残志愿者。
从“禁麻”后的被迫转型,到如今的自动自发,走进通城,“小红帽”助残志愿者在孔庆平的带领下,身穿红马甲,活跃在通城的山山水水、街头巷尾和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锡山”的保护神、“两河”的卫士。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很难。”孔庆平说,公益是他最热爱的事业,他将始终保持初心,一如既往地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