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 星期
慎始如初方无悔
○肖少华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近日,市纪委监委编写的《警示案例选编》,以身边案例和违法者的现身说法,警醒党员干部以案为鉴,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免疫力,成为激励人们坚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纪律防线的“活教材”。

近阅明朝《松窗梦语》一书,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御史张瀚上任伊始去拜见都察院王廷相,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其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刚开始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后感慨:“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一生清廉为官,夙夜在公,官至吏部尚书,名垂青史。

古人云: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容斋随笔》中有诗云:“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绕洗遍千江水,难似当初不污时”。《菜根谭》亦曰:“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关口”,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后,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

这种由初次贪念而导致欲望膨胀和放大的案例,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常见。有个违纪违法干部在忏悔录中这样写道:“到了自己五十岁前后,思想观念开始有了变化,认为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现在资历不浅,在局里职权不小,地位也较高,在这工作的黄金时期,利用自己的职权帮他人做点“好事”,得别人一点好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不然到了退居二线,再想做好事也做不到了。”正是受这种思想支配,其不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更让自己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无独有偶,一位“落马”干部也从“逢年过节贪点小便宜不要紧”开始,胆子越来越大,手越伸越长,最终葬送了大好前程,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由此可见,没有“慎始”,何来“善终”?“第一次”既是诱惑,也是考验,只有守住“第一次”,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各种诱惑面前,每位党员干部只有以坚决的态度、坚定的立场锁牢“第一次”的闸门,才能避免“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导致一步不稳而跌落陷阱。

人生没有“后悔药”,守身如玉当慎初。愿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能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常感组织之恩,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认真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人生账,自觉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坚决“不越雷池一步”,不存侥幸之心。惟如此,才能“浪击身不斜,沙打眼不迷”,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2020年9月24日 星期

第06版:咸宁风纪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