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攀登者》讲述的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故事。1960年,我国登山队首次冲刺珠峰,方五洲在救助同伴曲松林还是保住曲松林手中的摄像机之间,选择了前者,这让登山队虽然成功从北坡登顶,完成了世界登山界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因为缺少环绕山顶拍摄的360度影像资料,这一壮举并不为国际所认可。1975年,为了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登山队再度集结。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为什么要登山?就像影片所说的,“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无论多么艰难,登山者从未放弃登山的念头。1960年登顶后,方五洲一直在学校烧锅炉,锻炼身体,从不放弃,当接到登山队重新组建的消息,涕泪纵横。1960年的登顶成为了曲松林的遗憾,无法因为方五洲救了他的生命而感恩,相反,对方五洲因为救他而放弃摄影机的行为充满了愤怒。“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就算死也要保住摄影机。”失去了半个脚掌的曲松林在随后的十多年持续记录珠峰的气象资料。
1975年登峰,徐缨坚持在第一线,严重的肺气肿、呼啸的狂风、肆虐的雪崩,没有吓倒她,她最后成功地测出又一个“窗口期”,为登顶创造了可贵的条件。李国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摄影机。杨光失去双腿,但这没有阻断他的登山梦,时隔43年后,重登珠峰。
就像影片开头的一群翱翔于苍茫天空的蓑羽鹤,这种鸟类会在每年进行一次最具挑战的迁徙——飞越珠穆朗玛峰。遇到凶猛的暴风雪时,它们会成千上万的死去,但这仍不会阻挡它们前进的脚步。攀登者就像这群蓑羽鹤,即使前方无路,也在用血肉之躯承受着生命的极限,勇攀珠峰。
人可以一辈子不爬山,但每个人心中应该有一座山。我们也要像攀登者一样,要勇于攀登自己心中的山,它使你向往高处,总有奋斗的力量;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