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 星期
何功伟:坚贞不屈的青年楷模

  开栏语:咸宁是一块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沃土,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在此创建了红三师、红二师、红十七军等中国工农红军部队,咸宁为革命牺牲和遇难者达12万余人。为解读好、挖掘好、传播好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和崇高精神,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红色故事》栏目,以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何功伟,1915年出生,湖北咸宁人。中学时期,他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活动。

  1936年8月,何功伟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随即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任鄂南特委书记。1939年9月到湘鄂西区工作,任区党委宣传部长。1940年2月任湘西区党委书记,8月任鄂西特委书记。1941年1月20日在恩施被捕。

  在狱中,何功伟始终坚信党的事业,严守党的秘密,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他还赋诗填词,谱写了《狱中歌声》:“我热血似潮水的奔腾,心志似铁石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为保卫真理而抗争……”用歌声作为鼓舞战友同敌人斗争的武器。

  何功伟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身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当局正促儿‘转变’,或无意必欲置之于死,然揆诸宁死不屈之义,儿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

  他在给妻子的诀别书中写道:“告诉我所有的朋友们,加倍的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好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为理想、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浩然正气。

  1941年11月17日,何功伟被敌人押到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遍体鳞伤、拖着沉重脚镣的他义无反顾,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时年26岁。

  为表达对何功伟烈士的缅怀,咸宁市咸安区原“桂花中学”更名为“何功伟中学”。         (本报综合)

2019年9月25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