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早上,记者见到龚朋时,这位在嘉鱼三乐泵站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站长,刚下夜班不久。
急冲冲回家洗了个澡,来不及陪陪老伴儿和孙子,在接到9点停机的电话通知后,龚朋又赶回泵站,跟同事们一起检查水文和设备情况。
“1-12号机组,电流正常,电压正常,温度正常,设备运行正常。”检查完成后,龚朋的同事、三乐泵站负责人尹剑荣在运行记录表上认真填写记录。
三乐泵站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分为高排、低排两站共12台机组,排水能力每小时4860立方,是嘉鱼四大县级泵站之一,主要担负高铁岭、陆溪两镇及大岩湖区区域的排涝任务,服务面积占嘉鱼国土面积的九分之一。
“责任重大!”尹剑荣说,全力确保所有机组正常运行,避免形成内涝,这也是他们下给自己的铁命令。他告诉记者,自5月25日开机以来,泵站5名职工全员上阵,分三班24小时轮流值守。截至10日上午9时,该泵站日夜不停,已连续运转一个半月。
“老站长本可以休息,但仍带头值守在泵站一线,是我们的榜样。”尹剑荣说。
汛期日夜值守在一线的不止三乐泵站龚朋一人。
在余码头泵站二期项目施工现场,站长陈火平正蹲守在最后一套水泵的安装现场。
10天内,这台备用水泵即可安装到位,开机试运行后,余码头二期项目主体建设就基本结束,进入电气安装和配套环境建设阶段。
余码头泵站承担了西凉湖流域咸宁、咸安、嘉鱼、赤壁一市三县(市区)共82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利调节任务,属省级重点水利工程。
为优质、快速完成好这个重点项目建设,陈火平把被子搬进了距宿舍区不足两百米的泵房里。累了,就在机组旁的椅子上躺一下;饿了,啃点干粮喝口水继续干。
“不光是我,我们站30名职工所有人都一样。自5月中旬进入汛期后,我们就不分上班、下班,吃住都在站上,有事情随时到现场。”陈火平告诉记者,与其他站相比,余码头泵站今年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相互交织,安全度汛的形势也更为紧迫。
作为西凉湖流域的两个泵站之一,除确保汛期一市三县30万亩农田的正常排涝外,余码头泵站还担负着嘉鱼13.3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从每年2月开机,至10月停机,期间4至8月排涝,其余月份抗旱,该泵站运行期长达8个月,每年如此,是全国水利工程中运行时间最长的泵站之一。
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新进的机组设备、全新的运转规程,为确保机组安全正常运行,泵站只有在工程建设之余,利用晚上时间,组织进行设备操作、事故处理,应急值班的培训。
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岗位无论干部职工,这也是嘉鱼各堤防段、泵站、水库、水利站300多名日夜坚守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水利人的生活常态。
“我们的战线背后,是37万余嘉鱼人民。一台设备、一个岗位出问题,就是全县甚至全市防汛抗旱系统的大问题。”嘉鱼县水利和湖泊据局长李新方表示,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一次放松,将以对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坚决态度,科学系统抓好防汛、排涝、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