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境内的锡山,位于通城隽水镇南郊,距县城1.5公里,传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曾在此打坐、炼丹,修建了九宫庙,是湘、鄂、赣边陲道、佛并存的宗教圣地之一。皮日休曾慕名登临游览此山,并赋诗三首。
皮日休,襄阳竟陵(今属湖北天门)人,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醉吟先生。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陆龟蒙并称“皮陆”。其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他和陆龟蒙、罗隐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皮日休在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入京应进士试不第,后再次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
皮日休游览锡山时,赋诗三首。其一是《怀锡山离合二首》,其二是《聪明泉》。《怀锡山离合二首》之一:“暗窦养泉容决决,明园护桂放亭亭;历山居住当天半,夏里清风尽是听。”另一首则是“晓钟半和山气白,微风清静杂纤云;实头自是眠平石,脑侧空林看虎群。”皮日休将药名嵌入诗中,分别把当时锡山中所生长的中草药决明、亭历、半夏、白薇(微)、云石(实)、石脑六种药名进行联缀,抒发了自己登上此山的感受。
在锡山山腰中还有一口很有名的泉水,据说喝了这口泉水的人会变得聪明,所以古往今来方圆十几里的人都到这里挑水喝,久而久之这口泉水便称为“聪明泉”。皮日休来到“聪明泉”边,饮了甘甜沁凉的泉水后,吟了一首《聪明泉》:“一勺如琼液,将愚拟望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诗人将“聪明泉”与《世说新语·德行》中的“贪泉”典故相比,寄托着自己高尚的情操。
据史书记载,黄巢的农民军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园(877年)二月攻克鄂州,做为黄巢的重要幕僚,皮日休也在军中。不久黄巢农民义军进入咸宁的广大地区, 全军休整数天。皮日休在部队休整期间,趁机游览了通城的山山水水,并登上通城锡山,兴致盎然地在山中赋写了以上三首诗。从以上诗中可看出,皮日休在锡山的游玩并非行踪匆匆,最少逗留了一天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