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老人,都有一份怀旧情结。当站在崇阳青山水库巍巍的大坝上,展现在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美好的画卷,现已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山青水碧天蓝,万亩青山库区机帆绰影,白鹭飞翔,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可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座功能齐全的水库背后,当年大坝的建成不知凝聚着过去多少万人的心血,这里的每一寸热土,其中又隐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1969年10月,我因家贫初中失学,被县饮食服务公司的领导聘请到青山镇饮食店工作,月薪24元。公路对面是临时汽车站与供销社,还有水库总指挥部及省水利工程二团的驻地。
那时,青山镇上只有数十户人家,被征用数十亩的农田,用来驻扎上万民工的牛毛毡营房,房内分男女工棚,睡的是稻草统铺。在食堂吃的是自带干菜与苕丝五谷杂粮,生活异常艰苦,民工却士气高昂。月底时,有民工到我们饮食店凭二两粮票二角钱买一碗肉丝面或买几个肉包子打打牙祭。当时店内只有18名师傅,分两班,从早到忙到晚。在车站来往工地的民工排成长队就餐,店长嘱咐我善待民工,端正服务态度,不让民工们对排队引起纠纷。有些民工打赌,一人能吃下五大碗面条或二斤馍馍,如在今天真不可思议。
当时工地规模庞大,集全咸宁地区抽调的各县民工团。有鄂城、通城等地来崇阳支援建设的精干民兵连。而我县的男女老少轮番上工地。天刚亮,广播站的高音喇叭便响起了出工的军号。
工地上,挑土石方筑坝的人排成一队队、一行行,有专人记工。团营长带队在各连队之间开展劳动竞赛热潮,抢时间比速度争先进。还有炸山取石取土的放炮声,打夯的号子声,此起彼伏,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好比精卫填海,响彻云宵。高音喇叭不断播放毛主席语录和工地新闻。那情景好比蚂蚁搬家,感天动地。每逢节假日,在万人广场还举行歌舞文艺晚会和评功表模慰问演出。
我刚满17岁,身体瘦弱,代表县青山饮食店到工地上义务工,到第二天,手臂都肿胀得抬不起来,还是咬着牙上班在店内洗碗。
我上工地时,到隧道浇灌拱洞,民工排成四路百人纵队,用土办法将搅拌好的水泥浆,一桶桶地从洞口输送到洞中进行浇灌。当时,我第一次见到任指挥长的周发田将军,他身材高大,红光满面。他亲临现场,指挥施工。当时驻青山水库工地的每个部门都有分配出几天义务工的任务。在那千军万马修水利的年代,当时我未婚的妻子也在工地连续干了3年,因同是年轻人,都愿意留下来当长期民工,好挣工分。
为了水库大坝的早日建成,每个年轻人身上都有使不完的青春热血,都有使不完的劲。妻子后来还和我开玩笑说,当时她容貌漂亮,在工地晚会上表演过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京剧选段,好多农村小伙和几个外地复员军人向她求婚,被一一拒绝。原因是她家庭是地主成分,小学未毕业就被下放农村,梦想后来回县城工作,怕谈恋爱影响自己的前程。
当年我还有一位初中同窗胡四一,也因知青下放在案山一组,在工地修水库,因数学成绩好,被指挥部抽调搞水利测量工作,免去了肩挑背扛的皮肉之苦,他工作十分卖劲,后来任了国家水利部副部长。他每次回崇阳探亲,都要到大坝观光,重温当年万马锁姣龙的盛况。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往事不堪回首,民工们在建设中有的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真令人痛心!记得石城熊家村一位小伙子,在修发电隧洞时,因塌方被巨石掩埋而故,还有因排除哑炮负伤的民工……
青山水库工程,凝聚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他们用血汗甚至生命筑成的丰碑。每一位建设者让我们敬仰,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后人讴歌,永远铭记。
作者单位:崇阳县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