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阳货》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子游的字)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到了武城,听到管弦和歌唱的声音,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啊?”子游(时任武城行政长官)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讲过:‘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护百姓,小人学习了道就容易役使。’”孔子说:“同学们,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是开玩笑的。”
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理解这段话,会有不同的体悟。我的体会是,孔圣人勇于认错、积极改错的博大胸怀,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现实生活中的常人,犯了错,往往都为了“声誉”、“面子”、“威信”、“自尊”、“形象”,要么固执谬见,要么百般辩解,要么作假掩饰,要么诿过于人……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人能认错改错的。但从上述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认错不仅不会丢掉面子,被人看不起,相反会赢得别人的赞赏,展现自己的博大胸怀。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得好:“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只要改正错误,就像日、月度过了日食、月食,照样是人人景仰的光明日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圣人尚且有说话不妥、误解他人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这些常人呢?最关键的是,要像孔子一样,勇于认错、敢于改错。一要摒弃成见。不能仅凭“印象”、“汇报”、“好恶”、“感觉”、“傍言”就对某人某事打上某种“标签”。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事实,根据事实真相下结论、作判断。二要舍弃自傲。知错不难,认错难;当面(当众)认错,难上难。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如果拉不下“面子”,拒不认错,必然给人留下心胸狭隘、歪曲事实、自私自利、不敢担当的印象,最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三要抛弃“面具”。“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知错认错,一定要改错。如果口头认错,表面认错,行动上仍然我行我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就成了戴着“面具”的“双面人”。这种人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