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
打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先行示范市
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行长 朱华

  核心提要:近年来,人行咸宁市中支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咸宁范本”。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先后4次得到曹广晶副省长等领导的批示肯定,3次被省信用办等部门以文件肯定或在全省专业会议交流,10余次被《金融时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和上级刊物推介。

  一、以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一是市县共建。在试验区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县合作、联手共建的原则,由市、县两级人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人行咸宁市中支主要负责平台开发、信用档案及评级规则的制订和整体指导,崇阳县支行主要负责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涉农信息的采集以及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此模式保证了试验区创建工作的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

  二是整体推进。2016年10月,我们在试验区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市信用办在崇阳县召开现场会,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崇阳模式”在全市推广。截止2017年底,全市各县市区都按“崇阳模式”建成了信息平台,建立了工作机制,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市域“全覆盖”。

  二、以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补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短板

  一是强基础,积极打造全省领先平台。2014年9月,我们成功建成了全省首个县域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崇阳县金融服务网。近年来,我们围绕完善平台功能、保障信息安全、优化信用档案和评级规则设计,对平台进行了4次重大升级改造,使平台日趋成熟完善,多次得到曹广晶副省长和历任人行武汉分行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是抓采集,着力破解农村信息孤岛现象。2015年6月,我们采取分片包干、逐户上门的方式,组织崇阳县涉农金融机构采集了全县7.1万户农户和327家四类新型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档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域农村信用信息全采集。2018年,我们又对平台信息采集模式进行了重大改进,变主要依托金融机构采集信息为依托地方综治办、农业局等10余家部门联网报送信息。目前,已从市综治办统一采集了全市50余万农户的基本信息和生产生活信息下返各地平台,有效解决了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和更新难问题。

  三是建制度,努力构建平台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1月,崇阳县制订了全省首个《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平台的运行和管理、农村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农村信用档案的查询和使用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平台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2018年,我们根据最新情况对该《办法》进行了重要修订,重点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以促进我市平台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四是促应用,努力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一方面通过出台《关于在涉农信贷领域全面应用农村信用信息平台的通知》等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将查询平台固化到涉农信贷审批流程中,并将平台查询结果和评级结果作为审贷的重要参考。一方面,通过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平台应用培训班,对涉农金融机构使用平台情况进行督办通报,确保平台在银行涉农信贷业务中切实得到应用并发挥作用。

  三、以信用培植为着力点,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一是实施农村信用工程,积极培育农村“信用细胞”。通过组织涉农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以评定信用农户和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努力培育农村“信用细胞”。截止目前,咸宁市共创建信用乡镇67个,占比100%;信用村组681个,占比76%;评定信用农户48.6万户,占比84.5%。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被省政府评为“金融信用县”,其中2018年崇阳县金融生态监测评价指标更是位居全省第1。

  二是开展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农村社会氛围。通过开展“征信知识乡村行”、征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和大学生村官向农民普及征信知识等措施,把征信和相关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营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外部环境。

  四、以信用拓展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

  一是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2016年,我们依托崇阳县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开设了金融精准扶贫栏目,并针对贫困户的特点,专门设计了贫困户信用档案和专用评级规则,并引入“六看五老”工作法,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评价,辅助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截止至2018年8月末,全市累计对8.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各级金融机构共发放扶贫贷款余额100余亿元,同比增长133%,助推了全市68个贫困村出列,20.5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普惠金融结合起来。我们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使广大农民更好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金融惠农服务站175个,通过服务站向农民提供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五、以信用反哺为落脚点,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一是大力推广产业带动支农模式。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信贷”、“财政+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农业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按“分贷统还”原则,为缺乏足够资产和有效抵押物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实现抱团发展。

  二是创新涉农信贷产品。我们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创业担保贷、林权抵押贷、精准脱贫贷、虾农贷等20余种新型涉农信贷产品。截止2018年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91.31亿元,同比增长17.81%;其中,精准扶贫贷款余额81.6亿元,同比增长133%,有力支持了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

第07版:庆祝改革开放40年·咸宁建市20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