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
推开门楼文化的“大门”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见习记者 焦姣 通讯员 徐世聪 王程海

  门楼是中国古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通山保存着不少这样的古门楼,承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是游子念念不忘的精神之门。

  近日,通山县退休老人邱承良在咸宁市群艺馆举办《百家姓门楼典故》出版座谈会暨著作收藏仪式。该书图文并茂,是记录通山本土门楼古建筑的详实资料。

  一心痴迷门楼文化

  行走在通山村村落落,到处可见风格各异的古民居,一座座古风相遗的门楼,或秀丽,或典雅,或雄浑,或端庄,沉淀着历史的沧桑,散发着岁月的辉光。

  “我从事门楼文化研究工作有32年了。”回首往事,邱承良刻骨铭心。上世纪60年代,邱承良正读小学,从小就对那些门楼上的文字、图案感兴趣。师范毕业后,邱承良回通山本地教书,并成为当地办红白喜事的一名“礼生”,每当看到老屋的门楼字,就请教有学识的的老先生,问这是什么意思。

  1986年,邱承良被调任,负责黄沙铺镇的扫盲工作,借此机缘,邱承良结实了会写门楼字的柏树村聂家湾人聂彦勤,真正开启了研究门楼的文化之旅。

  健谈的聂老师告诉邱承良:“门楼题字一是为了纪念我们的祖先,二是为了教育后代成材,告诉我们家族的渊源,如我们的祖宗怎么读书取功名,怎么做官为人等等,主要起教化的作用。”看邱承良虚心求教的样子,聂老师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姓氏族谱笺释》送给他,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老了,你爱好门楼文化,我就把这本书送你了,希望对你有用。”

  接过聂老师的书,邱承良感觉自己接过了一副沉重的担子。他开始着手搜集门楼题字的资料,并下决心做出名堂来。

  后来在黄沙铺镇九折村,邱承良又拜访了热衷门楼文化的研究者孟庆和。孟老师不吝赐教,又给了邱承良一本当地写门楼字的一本手抄本。邱承良就将书借回家,逐一抄录下来,并借助族谱进行查对,查找故事渊源。邱承良跪着对聂、孟两位老师说:“绝不辜负二老期望,一定把门楼文化传承下去。”

  自此,邱承良爱上了门楼文化,踏上了研究门楼文化的“不归路”。

  呕心沥血探索研究

  为了方便整理,邱承良用纸片的形式记录资料,一张纸片记录一个门楼字,整理好之后放到一个专门的搜集盒子里。

  邱承良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和外出学习、旅游的机会走街串巷,用照相机拍门楼字,找当地文化老人探寻门楼字的来历,查找族谱姓氏来源、堂号及名人典故,并一一记录。

  为了拍门楼字,邱承良受过不少误解和惊吓。有一次,他到西庄村的杉木桥湾拍徐姓门楼字,就被该湾的村民所围,硬说邱承良是盗窃文物的探子,幸亏村里的老文书出面解释,不然后果难以想象。

  另外一次经历则更“惊魂”。邱承良到杨芳林村拍谢氏门楼字时,突然从老屋内的门角里窜出来一只刚下崽的母狗,朝邱承良扑来。要不是主人来得快,邱承良不去一块肉也要掉层皮。

  就这样,只要是节假日,不分晴雨天,邱承良日里东游西荡,夜里熬油点灯。30多年来,邱承良跑了全国23个县市的农村旅游点,跑遍以通山为轴心辐射到阳新咸安周边的每个自然湾,先后拍摄门楼图片1725张,整理资料卡片10000余份,购买相关资料图书200余册,七易其稿,到2007年编纂出版《百家姓门楼掌故》一书,并被中华邱氏图书馆、通山县文化馆收藏,得到社会关注。

  《百家姓门楼掌故》全书横跨众领域,纵览多学科,收录了传统姓氏504个,按《百家姓》顺序,从姓氏来源、郡名、人名三个方面用短小精悍的成语故事形式进行诠释,融史料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泱泱504姓,浩浩504门家史家风,让人开卷有益,不忍释手。

  《百家姓门楼掌故》虽已成书,但邱承良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着跑遍通山各地及周边县市,使此书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因为他心中始终深藏着“通山门楼文化”情缘……

  希翼传承文化精髓

  “把门楼文化传承下来,我还得下一番功夫。”邱承良根据诸多读者的意见,扩大范围、增加图片、改变模式,又三易其稿,写坏了8个手写板。2016年,邱承良将《百家姓门楼掌故》改版更名为《百家姓门楼典故》。

  一辈子,一本书,三易其稿,86万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聚沙成塔。《百家姓门楼典故》属工具书,正文按历史时间顺序顺延,共计86万字,收录百家姓堂号23508个,姓氏508个,门楼典故10136条,所录典故适用于门楼匾额题字及农村喜事应酬。该书既有可读性, 又有知识性,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学术价值,是一部门楼文化研究集大成之作。

  “古民居展现了曾经诗情画意、叱咤风云的岁月,门楼也陈述了一段岁月的清欢。其丰满、粗狂、俊美定格了一个时代的灿烂;细腻、巧妙、精致的雕刻工艺,展现了一个时代家族的辉煌……”愈深入研究,邱承良愈发感觉到门楼文化的深邃和厚重。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城外评价,邱承良《百家姓门楼典故》的出版,在宣传、整理、收藏、发展中国传统门楼文化方面的发展与传承上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为民族迁徙史和民俗学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市文联副主席丁敬文认为,该书的出版传承和保护了村落、家族历史文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了乡村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村落邻里团结,助推乡村振兴。

  退休闲居在家,邱承良更是人闲心不闲,又将改版的《百家姓门楼典故》逐字逐句校对审核,有时甚至忘记了吃饭,一忙就忙到天亮。“我这辈子没置多少家产,这本书能教育子孙如何做人。”邱承良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门楼文化,让通山成为中国的门楼文化之乡。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