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王能朗、张勇、吴颖报道:“别小看这棵树,长大后树冠直径可达10余米,一年可产600斤西红柿哩!”昨日,通山县大路乡山口村勇利生态园负责人夏万利,一边热情接待前来参观的村民,一边讲述西红柿新品种的栽培技术。
这个生态园处处显示着现代化农业的与众不同,在一个占地近10余、高十几米的大棚内,纵横交错的管道,均匀分布的排气扇,以及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和进光量的设备,承载着“80后”夏万利的农业梦。
2015年初,在武汉打拼了十几年的夏万利与爱人程清华决定回乡创业,并在村里流转200亩田地,办起了这个现代农业试验田,带动周边47家贫困户发展蔬菜和水果业。
这是该县引导、鼓励和支持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成功事例之一。
近年来,通山县按照“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引导、鼓励和支持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促进更多资本、人才、技术聚集通山、服务发展,先后吸引300多名“80”、“90后”青年返乡当职业农民,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返乡创业青年在外务工多年,既开阔了视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又带回了先进技术信息和创业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说,为帮助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快捷优质服务,该县不仅成立服务专班,协助落实产业发展规划,还通过提供资金补贴、技术支持,确保返乡青年尽快创业,并形成示范效应。
洪港镇沙店村青年王有文,利用在浙江嵊州市拉链制造有限公司担任业务主管时,熟悉市场行情、有固定客户资源的优势,于2016年初带着务工十余年积攒下来的资金,回村创办“通山县志腾拉链制造厂”,吸收当地107个劳动力进厂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万多元。
大路乡山口村青年王文教,2016年带着从广州创办企业赚取的1000万元资金,回乡租赁100亩山地建起孔雀基地。通过统一提供幼孔雀、饲料、技术的方式,将7000多只幼孔雀交给48户贫困户寄养,使每个贫困户每养一只就可以增加100元的寄养收入,成为带富一方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