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日 星期
紫苏酱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说到通城美食,紫苏酱不可不提。紫苏也叫作苏叶、红苏、香苏,具有特异的芳香。只吃过“老干妈”、“海天黄豆酱”的馋嘴吃货们,不妨尝试下紫苏酱,绝对会一口爱上。

  关于紫苏,曾流传一神奇的传说:相传东汉末年间的一个九九重阳节,几个青年比赛吃螃蟹。因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当晚这几个青年半夜就大喊肚子痛。这时正巧碰上了“神医”华佗,诊断后得知是吃多螃蟹中了寒毒。可由于当时还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华佗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就在华佗左右为难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以前采药时,发现一只水獭正在贪婪地吃着螃蟹,没过多久,这只水獭便躺在地上打起滚儿来,可能是吃多了螃蟹。后来,它爬到岸上,吃了一些紫色的草叶,又躺了一会儿,竟然没事了。于是他去郊外采了一些那种紫色的草,又立即煎汤给这几个青年服下。不一会儿,这几个青年的肚子就不痛了。

  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肚子里又感觉很舒服。所以,华佗就把这种药草取名为“紫舒”。传到现在就成了“紫苏”。

  紫苏酱的做法很简单,将大蒜去皮剁碎,干贝虾米泡发切碎,紫苏叶切碎或椿成泥待用。

  将大蒜下油爆成金黄色,加入干贝虾米,炸至金黄,捞起沥油待用。

  锅里留下半碗油左右,加入切碎的紫苏泥炸香,倒入蚝油、鱼露、少许糖,翻炒至沸腾即可起锅。过程中注意火候,可别焦锅了。

  紫苏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具有很强的功效。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

  也可以将鲜苏叶洗净,用开水烫后挤去水分,沾其他酱料吃;或者把嫩苏叶切成丝加入冬瓜汤里,食之祛暑开胃;炖鱼或煮蟹时放些苏叶,可镇咳解毒;若与土豆丝凉拌食用,清凉去火;将嫩苏叶切细,佐以食盐,很是下饭。紫苏酱亦可与面条相拌,蒸馒头或豆片时,在屉上铺一层苏叶,蒸出来更是别有风味。

2018年7月6日 星期

第08版:全域旅游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