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盘源村地处桂花镇东北角,属库区村、苏区村,也是离镇、区最偏远的山区村,由原盘源村和五爱村二村合并而成。村辖2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林地28000亩,常用耕地面积3073亩,水田1830亩,旱田1243亩,山多、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加上产业基础薄弱,农户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造成贫困户增加。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因病、因残、因子女上学等致贫现象尤为突出。
据统计,盘源村全村农户总数702户,3089人,其中贫困户总量为235户,694人,全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37户57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98户637人。因病致贫132户381人,因残致贫51户165人,因学致贫4户16人,其他原因致贫48户132人。多年来,盘源村是镇、区公认的贫困村。
2015年10月3日,鄂东南咸宁阳光温煦,三辆小车一前一后从温泉出发,七弯八拐驶进了大山深处的盘源村。在地头劳作的村民瞄一眼缓缓驶过的车辆,低头继续各自的活计。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队人马的进驻,会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
这是一支给乡村带来福音的工作队。由咸宁市旅游委牵头,联合市统计局、市民宗局组成的扶贫专班,长驻盘源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盘源村山多,要想脱贫,就要在山上做文章。工作队定下了扶贫思路。
驻队人员根据山区的气候特征,经考察后认定种植中药材和蘑菇见效快收效大,是首选项目。选址、划地,中药材和香菇基地建成后,资金不够,他们四下联系,协助村两委加大招商引资。如今,中药材和香菇已成规模。
在山区种油茶,是世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工作队购回油茶苗,分发各户,让村民在山坡上统一种植,200亩油茶基地连成一片,也已成规模。同时还制定了 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除草、松土、施肥,责任到人,发展壮大村庄的集体经济。
扶贫工作队员自筹资金,短短半年,建起光伏发电产业,完成了村里的供电系统工程。
这些项目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
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也要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现年55岁的唐家才终生未娶,是盘源村地地道道的贫困户。他身材瘦小,无儿无女,与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老母亲双目失明,一根拇指粗的竹棍就是老人的眼睛。
工作队走进唐家才家里时,内心十分震撼:家徒四壁。烟熏火燎的火塘上挂着一口铁锅,锅里清汤白水正煮着半锅冬瓜,不见一滴油珠。那一刻,工作队员们的心像被马蜂蛰了一下,痛,一点点蔓延。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国家让我们到最底层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对得住自己的良知,决不能走过场!”市民宗局局长兰琼立即个人出资2万元,随后打电话发动老人的其他儿女出一部分资金,并申请国家危房补贴。在她的积极奔走下,唐家才家的四间平房很快建成。
看着唐家才脸上开心的笑容,工作队员们也开心地笑了。在他们的帮扶下,贫困户一家一家地从破旧危房里住进了新房。
除此外,扶贫工作队还帮助村里重修扩宽乡村公路、沿途设置路灯、建配套设施齐全的卫生室、重建村委会办公楼、广场硬化、落实排水沟工程、修建盘源村3组戴家危桥、定期开展网上帮需对接活动、开展技能培训、每半个月组织一次结对走访、组织爱心捐助与“金秋助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建设环湖公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协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建好一个班子,等等。
三年来,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已完成村级公路硬化、林区路建设,产业路正在进行中,电信光纤已实现入户,自来水工程基本完成改造。同时完成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盘源卫生室、便民服务大厅、文化服务中心、村主干道路灯安装、村委会周边环境美化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完成了香菇基地、光伏发电、油茶基地项目。
从2018年开始,盘源村可以实现每年5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目标。
三年来,扶贫专班的24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96户384人,对盘源村有自身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帮扶154户467人,支持奖补资金52万元,对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52万元。2017年底,实现脱贫216户640人,盘源村整村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