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天津包子远近驰名,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天津去,温泉城区的各个大街小巷里,也都有这样一群贩卖包子的小贩。他们复制了这一门手艺,高垒笼屉,居民们只要伸伸胳膊就可以买到一笼好吃的包子,而在包子中最让我挂念的是美味的汤包。
汤包于我眼里,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记得第一次吃汤包的时候,我没有经验,看着屉中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多数都是皮破汤流。
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吃”这个功夫上。被烫过很多次后,我终于练就了一手吃汤包的绝活。取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趁包子皮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已的碟中,稍凉后,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
总以为是用某种工具把汤灌进包子里去的,夹皮沟专门兜售汤包的店老板小周告诉我,这汤本已在馅里面,只不过是在包之前把肉冻放在馅中,包好以后经笼屉上火一蒸,肉冻化开而不漏,这可能也是它被人喜欢的秘诀之一。“灌汤包最讲究的是汤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笼屉,这全看师傅的手艺高低。”
究竟一枚汤包是怎么被做出来的呢?小周解开了我的疑惑。
只见他将事先准备好的猪肉切成小肉丁,将葱花、姜末放到肉丁上一起剁,两把刀同时用力,将肉剁至肉泥时,放两大勺酱油、两大勺料酒和半碗水,再继续剁,剁至肉泥体积增大为止,虾去掉虾线后再将其剁成虾泥,将肉泥与虾泥合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备用,猪皮冻切碎,将猪皮冻与肉泥放一起,按自己口味加盐搅拌均匀。
这时,小周取了适量的干面粉,用开水边倒边搅和。再将烫过的面与剩余的干面粉揉成面团,静置30分钟,取适当大小的面团擀成包子皮,后放入适量肉馅,包好的包子生坯,锅中入水,将包子上笼屉摆好,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继续蒸10分钟,汤包便可以出锅了。
刚出锅的汤包,热气腾腾,吸一口汤汁,甜香四溢,咬上一口,香气扑鼻。汤包入胃后,汤包原有的甜甜味道还久久留在舌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