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星期
耕好“责任田” 增强存在感
○刘海元

  核心阅读: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是摆在县委、县纪委面前必须研究的新课题。从党的十八大前后看乡镇纪委执纪情况,通山县的乡镇纪委组织队伍建设由弱到强,由虚到实,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落到了实处,抓出了实效。

  一、曾经,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十八大以前,乡镇纪委“零办案”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大畈镇纪委书记华先本如是说:“党委安排的中心工作多,任务重,纪委自身位置也没摆正,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责任田。”这在乡镇,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有一种现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平时的工作还得靠村干部抬庄,怎么好意思去处理他们!”身处城中镇的镇纪委书记孔祥厚这样对笔者说。确实,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纪委书记,即使是上级交办或群众实名、集体上访要求处理的,也是尽量从轻处理,不敢理直气壮。出现这样问题,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监督责任,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二、破题,如何让执纪硬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压实,压力传导从上到下,逐级严硬起来,聚集主业主责,营造了执纪的良好氛围。

  大路乡新桥冯村是原市委书记扶贫联系点,村支书是部队转业军人,在当地有影响,是个能人。然而,在市委驻村工作队引进产业项目过程中,利用职权干扰项目建设,群众还举报他在扶贫项目和资金中有违纪行为。对于这样的当地能人,以前想查他是不可能的,但现在,乡镇纪委书记徐永忠征得乡党委同意,调查处理该名支书,依纪依规免去了他的职务。同时,从乡镇府选派一名副乡级干部担任该村支部书记。该乡纪委及时对该村党支部书记违纪违规的查处得到了群众拥护,有利地推进该村产业项目建设,村里引进投资商,建成了闻名远近的果匠小镇。

  针对乡镇纪委力量薄弱问题,通山县出台了《关于基层纪检委员履职尽责的实施办法》,乡镇一级设5名纪检委员,每个村设立纪检小组,3名纪检小组成员每月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乡镇纪委执纪效果明显增强。十八大以来,通山县乡镇纪委立案数从2013年的22件。增加到2016年84件,增长281.82%,查处人数从22人增加到83人,增长277.27%。

  三、保障,持续扎紧制度笼子。近年来,通山县积极探索抓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机制,出台《关于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实施办法》,开展“四纪”活动。针对2017年湖北省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试点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意见(试行)》和《通山县村级权责清单30条》,从制度层面做文章,在领导体制上、解决“谁来管”;在队伍建设上,解决“谁来做”;在工作内容上解决“做什么、如何做”。年初县纪委投资30万元,对12个乡镇谈话室进行了整修,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在内部监管上,出台落实《关于基层纪检委员履职尽责的实施办法》,从“明责、尽责、督责、究责”四个层面,由县纪委常委带队开展作风巡察和“两个责任”督查,解决“如何评”等方面问题,把乡镇纪委干部打造成“铁军”。

  (作者系通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

2017年9月1日 星期

第07版:智慧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