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8月10日
采访地点:咸安区车站路铁路小区
采访人物:面塑,俗称“捏面人”。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37岁的袁庆,接触面塑3年多,利用业余时间里制作出了五十余件栩栩如生的面人,吸引了众多眼球。
口述整理:记者 陈希子
我的工作间有一个大台子,上面摆满了几十种雕塑工具。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工作之余就干这个,很充实。
我的房子大概80多平方米,除了洗手间和厨房,一半的空间被改造成工作室。每天除了正常工作,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面团、粘土打交道。
我目前正在制作“嫦娥抱兔”面塑。一块面团在手中揉来揉去,“嫦娥”的体型很快呈现出来。但只是粗胚,五官、头发、衣服还没有。将一块块染过色的面团像擀饺子皮一样擀成面片状,时而用工具点、切、刻,时而用双手搓、捏、揉……两个小时后,衣袂飘飘的嫦娥仙女终于制作好了。
第一次接触面塑是2014年,家人一起逛武汉黄鹤楼。当时在景区买纪念品,女儿一下子被商店精致的古代仕女面塑“惊艳”。那些穿着旗装的宫廷格格,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我当时就想学习这个,给女儿做礼物。
刚开始,我在网上搜索资料自学,因为手法不足,做的面塑根本无法成型,一下子就“瘫”掉了。慢工出细活,不能急。我先后去了河南、山西等地拜师学艺,一点点探索面塑技巧和配方比例,一遍遍尝试。
想捏出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要注意几个方面,如人物的开脸、身体比例、各种面塑骨架以及道具、布景等制作;还有道具、衣纹的细节处理。我开始拿着女儿的橡皮泥练手,捏小动物。我越捏越喜欢,甚至一弄就大半天。
一年后,我终于慢慢制作出合格的面塑。历史人物、卡通人物、花草、动物……我越来越得心应手,雕刻水平也有了进步。在作品创作上有所小成后,我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面塑上来。
面塑能够让人心灵手巧,还能培养耐性,对人的成长很有利。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爱好这项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