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 星期
阅读时最是神清气爽
记者 甘青

  读书很重要。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号召好读书、勤读书、善读书。因为读书能开拓眼界,能更新知识,能提升素养,更能洗涤心灵。

  其实,读书是件挺私人的事,当你全身心沉浸其中就能发现里面的好处。清代学者萧抡说:“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这话表达的意思是,人的心灵如果没有正确义理观的滋养,就会干涸和荒芜。一个人的心灵如果没有智慧之光的照亮,没有书卷的滋养,没有反思和内省,就可能变得褊狭、粗陋。

  大家不妨抽个时间来回忆过往,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物质世界努力拼搏、挣扎,追求着金钱、名誉、地位,追逐着奢靡与享受。其实,我们并没能收获长久的快乐,甚至在夜深人静之时遭遇茫然、空虚来袭。

  有学者曾试图解释这一现象,认为人性本纯,而人们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常常不得不接触沾染各种污浊。其中,内心的欲望与贪婪,会像血管里超标的血脂在心灵深处不断淤积,堵塞了人们“本纯”天性。

  怎样打通堵塞的天性?最有用的办法是读书,只有好读书、勤读书、善读书,通过书本传递的知识、情操、价值等来清理思路,清洗心灵,才能保持身心洁净、神清气爽。

  书海浩瀚,有些书是写给特定人群的,有些书是要某种素质或禀赋才能读出味道来。所谓“阅历”,不仅说阅读的时间和数量,还包括人的经历、感悟,更重要的是指人的综合素养。“读书有益”是句笼统话,总的来说,读该读的书才是有益的。

  读一些经典名着。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它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它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浓缩了人类文明的思想荟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厚重。

  读专业成长的书。读专业书籍的过程就是知识更新累积的过程,大家无须刻意强求。从事金融工作,就去找些经济金融方面的书翻翻,从事文字工作,就找些散文、作品集读读;从事教育工作,就找些教育管理类书籍看看;从事管理工作,就找些经管类书籍看看。

2017年7月14日 星期

第05版:书香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