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
从零起点到种子部队,从摸石过河到仗剑出征,从试训基地到战法摇篮,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创下潜艇支队整建制转型多项纪录——
深海盾牌

  既是试验队又是战斗队

  茫茫深海,一艘潜艇隐匿潜航数日,正按计划“打道回府”。4月,一道密令开启了“由训转战”模式:他们要孤军出入对阵“蓝军”。

  “潜航万里,一举一动都坚决听从党的号令。”支队政委费建平说,支队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最高政治要求和行为准则,让永远跟党走为深海潜行“导航”。

  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10多年前支队首次列装新型潜艇,机械设备从手动变为电操,装备性能跨代超过30年。不到3年,支队再次迎来第二代新装备,时隔5年又列装第三代新型潜艇……

  面对无经验、无借鉴、无资料、无先例的“四无现状”,支队党委坚定不移: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辱没使命。他们精心组织试验试航,为海军探索固化了数百种新型潜艇训练作战的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

  新装备“下饺子”般入列

  近年来支队新装备“下饺子”般入列,支队党委在倍感兴奋的同时,也暗自发问:怎样才能如期形成战斗力?

  党委议训会上大家算清一笔账:按照传统训法,支队全员全装一天24小时连轴转,一年下来,才能勉强把要训的课目走一遍。

  “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传统组训方式,更新训练观念、创新组训模式。”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支队推出一系列训练改革举措:由码头备战向海上待战转变,由训战分离向以战载训转变,由单艇游击向体系出击转变,由注重训练标准向注重训练能力转变,大幅提升了训练效益。

  他们还率先推开“N+1”轮管轮训轮战新模式。近年来支队担负远航、战备任务频繁,为突破“一队管一艇”模式难以适应高强度作战任务这一瓶颈,他们组建“N+1”支艇队,管理N艘潜艇,“人休艇不休”让潜艇海上待战“不断线”,持续提升潜艇作战效能。

  “训到大纲上限、训出装备极限”

  新艇试训,艇长陈谷泽为缩短试验周期,试训不久便申请潜坐海底高难度课目,结果3个月完成了166项试验,比原计划缩短近半年时间。而他组建的12支处突小组,也成功应对了所有险情。

  远航巡逻,时任艇长方跃刚自设实战背景,把装备自给力逼到极限,把大深度巡航占总巡航时间的比例由以往的40%提高到70%。

  全训考核,艇长黄东海把考场当战场,率艇实际使用操雷,在大洋深处展开“背靠背”对抗,连续厮杀8天,验证了多套战法。

  “训到大纲上限、训出装备极限。”支队长刘荣富说,他们宁要贴近实战的低分,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紧盯实战靶心,勇于挑战极限。

  近年来他们先后完成首型潜艇极限深潜、多型武器成功实射、战备巡逻远航等重大演训活动,创下潜艇远航距离最远、极限深潜深度最大、边界条件下击沉实体靶船、单艇齐射同时命中两目标等多项纪录。

2017年4月27日 星期

第06版:纵览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