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仅40多天,咸宁高中三(8)班教室里,安静得只剩“唰唰”的写字声。
刘志豪原本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如无意外,他应该跟大家一样,坐在教室里安心备考;然而,残酷的命运,让他躺在了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里,与白血病做着艰难的抗争,徘徊在生死边缘。
“活下去,就是我现在的信仰!”17日,记者到医院采访时,刘志豪正在打点滴,苍白的面容,清瘦的轮廓,眼球内还有出血点,手上的针孔留下的淤青令人触目惊心。起身时,1米74的他还需要1米68的父亲搀扶,每一步都很缓慢。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秋,在咸安区桂花镇南川中学读书的刘志豪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在武汉20多天的保守治疗,让这个家庭负债累累,万般无奈,他从武汉转到了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天眷顾,经过一次次的化疗,刘志豪的病情逐渐好转。2013年,他如愿考上了咸宁高中。
尽管老师同学都很照顾他,但虚弱的身体,依然无法适应高中的紧张节奏,2014年他被迫休学一年。去年10月,在完成高中课程学习后,不愿增加父母负担的刘志豪选择了退学,在家边复习边打零工,准备参加成人高考。
今年春节过后,刘志豪在一家火锅店当收银员,工作刚满一个月,还没来得及为即将领到第一份工资而欣喜,病魔再次袭来。2月底,刘志豪的嘴角开始出现溃疡,创面一直不能愈合,渐渐地,连走路呼吸都很困难,直到鼻子流血不止。3月22日,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他为白血病复发,并且很快下了病危通知书。
周胜利8年来都是刘志豪的主治医生。他告诉记者,刘志豪的血小板只有4,而正常值在100到350,如果没有骨髓移植,他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因为血小板数量极低,只要出血就很难止住,他的白细胞数量也很低,很容易感染。唯一的应急措施是输血小板,但这并不治本,他的身体就像一个漏斗,输再多也会漏掉。
刘志豪的父亲刘纯金说,现在每天用药需要四五千元,他身上只有800多元。这些年家里为他治病已花去40多万元,欠下了近20万的债务,亲戚都已经借遍了。
刘志豪的母亲在温泉中百仓储打工,每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父亲是一名电焊工,主要打零工;全部算下来,全家每月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刘志豪有一个弟弟在读初二,还有80多岁的爷爷要赡养。
得知刘志豪的病情后,咸宁高中三(8)班的同学组织了义务捐款,并派代表去看望了他。他的同学秦锦和、周振兴告诉记者,虽然刘志豪是高二才转到他们班的,但他与同学们相处得很好,一起打球感觉肩膀酸痛,他都会主动帮同学按摩,在班上他的人缘很好。
“我如果能治好病,将来一定会参加高考。我想学生物医药专业,让跟我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得到最好的治疗。” 戴着口罩,刘志豪说话的声音很弱,但他坚定的语气,透露着不放弃生命的坚强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