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星期
红色记忆
清明时节 红色崇阳在召唤
李玉娥
金塘镇畈上村陈寿昌烈士墓

  崇阳县金塘镇和高枧乡是有名的苏区,1934年,国民党对湘鄂赣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十六师遭受重创,史称六七月事变。11月,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红十六师政委陈寿昌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在高枧的老胡洞村,当地群众将其掩埋在北风坛下,后移到金塘镇的畈上村。为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前夕,笔者参加了红色崇阳一日游。

  早晨,从县城出发沿幕阜山旅游公路进高枧,细雨纷纷,如不尽的哀思。但见万山沉寂,溪流潺潺,旅游公路像一条黑色的缎带飘进万绿丛中,山野溪伴的桃李花已开始凋零,那高山顶上的野樱花却正在怒放。过石子岭,沿着缎带,小车飘进大山中的小平原高枧乡。再从高枧上山进老胡洞,两山相夹,据说是古时候通城一胡姓人家为避战乱,举家迁来这老山林中,所以叫老胡洞。过红军桥,两山夹的越来越紧,小车像钻进洞里一样,不久一山挡在洞底,终于,老胡洞村到了。

  大山脚下有一小块场地,两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小溪缘西山脚静静的流淌,溪边是民房,陈旧而萧条,与对面的楼房相比就像两个世界。

  红十六师师部驻扎在洞底的民房里,土砖潮瓦,前有个小小的亭子,中有小小的天井,古石板桥连通大路。西山叫老鸦尖,东山叫北风坛。据当地的老人讲,那天早晨红军正在出早操,白兵从北风坛上摸了上来,陈寿昌迅速率领红十六师退到老鸦尖,利用有利地势进行还击,战斗从早晨进行到下午,本来看到国民党要败的,但下午敌人又增加了一个师的兵力,他们从江西赶来。红十六师迅速组织从南面突围,但没有成功,又从西山口突围,也没有突出去,一直战斗到晚上,才借夜色的掩护突围出去,突围过程中,陈寿昌不幸身负重伤,当夜因流血不止而牺牲。

  硝烟不再,战争远去,老鸦尖上已是树木参天,苍翠欲滴,那高高的尖顶直插云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离开老胡洞,我的心非常感动:我们的国家早已结束了战乱,进入了繁荣富强的快车道,但是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人们啊,要珍惜啊。

  下午我们来到金塘镇,参观了寿昌县政府和陈寿昌烈士墓。寿昌县政府驻地金塘铺卢家大屋,是一座徽式古建筑,粉墙黛瓦,翘角飞檐,以木雕精美着称。1934年底,重建后的红十六师在大源桥之战中大败国民党三00团,1935年元月一日,在金塘铺卢家大屋召开追悼大会,并宣布成立寿昌县政府。土改时,这座建筑改成民居,目前虽保持较完整,但严重老化。红色是我们的血脉,是不可再造的重要精神财富。历史在呼唤,要加大红色遗址保护力度,让红色千秋万代永远伫立在人们的心中。

  陈寿昌烈士陵园位于金塘镇畈上村,始建于90年代,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寿昌烈士长眠在帽儿山下,一条小溪从身边流过。青山不语,绿水长流。扫墓,瞻仰烈士塑像,重温入党誓言,听山风细语,暮色里,我仿佛看见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正含笑吟诵:不到深山里,焉能伏虎威。余生艰险尽,后辈可沾晖。

  注:该诗为陈寿昌烈士所作(作者单位:崇阳县妇联)

2017年4月6日 星期

第11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