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 星期
古诗词的魅力
记者 陈希子

  “除了规定的背诵内容,很少有学生在课外喜欢阅读古诗词。”好友在中学任职语文教师,感叹中华古典文学在青年群体中“遇冷”。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文人先贤们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个人认为,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读者,学习古诗词,都是大有裨益的。

  古诗词的魅力来自于格律和辞藻组成的文化意境。寥寥数语,短短几行字,蕴含了丰富的美学体验和人生哲理,堪称“情景交融”。缺乏深刻思想,怎能成为千古名句?通过阅读古诗词,读者也能“见字如面”,和作者平等交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不但跟人们推心置腹地说话,而且拥有高强的艺术技巧,善于凭借生动的形象去表情达意,让人爱不忍释,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自身也能收获写作的技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作者仅仅借助一只飞入人家的燕子,去反映世事盛衰的变化,深沉的感慨便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蕴含着沧海桑田的巨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作者语言朴实无华,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我们现在用白话写文章,什么时候可以写得、说得像古诗词那样富有魅力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深入接触古诗词,必能找到许多宝贵的借鉴。

  当你一个人幽静地独处,即使没有朋友,有诗词做伴,苏东坡、辛弃疾、陶渊明、杜甫……都赋浮现,你就不会烦闷。每天读一点点古诗词,站在诗人的心境里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走过,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妙哉!

2017年3月24日 星期

第05版:书香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