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星期
洁丽雅·咸宁瑞雅毛巾员工刘晓英
勤查快修精编织
记者 王远远 通讯员 李炯 胡成尧

  整齐排列的一排排机床之间,戴着口罩、身穿工作服的工人操作机器,手里忙个不停……15日,记者来到洁丽雅·咸宁瑞雅毛巾有限公司织造车间,看到这幅忙碌的生产场景。

  班组长刘晚英正在车间里来回穿梭,检查工人的生产,随时给出指导意见。见到记者,她一边叮嘱工人注意事项,一边跟记者攀谈。

  今年49岁的刘晚英,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1年,是公司的“老人”。洁丽雅落户咸宁不久,刘晚英就是织造车间的员工,一直到搬入高新区,逐渐成为班组长。

  谈到公司这些年的变化,刘晚英感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了。”入驻高新区之前,公司用的生产设备还是人工操作的,一个人盯两台机器,眼睛都不敢眨,一旦断线了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出现残次品;入驻高新区之后,老的设备全部淘汰,新设备全部是机械化,一个人可以看六七台机器,断线了就会停机,劳动量小了,产品合格率提高了。

  刘晚英说,织造车间原来有100多人,一个月最多生产60多吨;现在只有40多人,一个月可生产130多吨,比以前翻了一番。

  “精编细织,勤查快修。”这是织造车间的工作理念。这句话,刘晚英当班的时候,每次都要跟大家强调。她说,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每一个小的环节,都会影响到产品的信誉,不认真可不行。

  刘晚英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接头,看上去是很小的技术环节,接得好就不影响质量,接不好后面还得修补,费时费力。为此,碰到新员工上岗,技术纯熟的她总会多花费精力,进行细节指点。

  刘晚英说,这些年,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一条毛巾的重量要精确到克才算合格。也正因为在生产上严格把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洁丽雅始终稳稳站住了脚,产能保持稳定增长。

  “按照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我们每个月要完成160吨的任务,任务重,压力大。”刘晚英说,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公司也在大力招工,扩大人员规模。

  据悉,今年该公司要完成3000吨毛巾、4500吨外供筒纱的生产目标。该公司正组织员工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确保完成目标。

  链接:

  咸宁瑞雅毛巾有限公司由浙江洁丽雅集团投资,计划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160余亩。2008年底,公司入驻咸宁高新区后,规模不断扩大,产能逐年提升,年产毛巾从1000多吨提升到了2600多吨,生产的筒纱除自用外,还外供浙江、嘉鱼等地4000多吨。目前公司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税收达1.2亿元,并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2017年3月17日 星期

第02版:今日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