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建筑示范区
坚持“政府引导、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思路,把绿色建筑理念贯穿在建设的全过程,争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绿色、循环、低碳遍布咸安建筑。严格落实绿色建筑“一票否决制”,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备案。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在大慕山等山高林密乡镇或农村因地制宜的发展凤能发电,在城区等平原丘陵地区建太阳能发电厂。
打造保障住房达标区
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紧紧围绕“建设、审核、分配、管理”四个重点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实施政策制定、建设计划、土地供应、建设过程等“十公开”,打造保障性住房“全程阳光工程”,确保住房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完成保障性住房10000套和棚户区改造66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000户,解决群众“住有所居”问题。
打造质量安全标准区
2020年末建筑业生产总值达33.8亿元,年均增长10%;工程监督覆盖率100%,工程竣工备案率100 %。打造咸安区建筑业企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新增二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3家。全面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完善工程质量事故质量问题查处通报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究和处罚。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落实质量员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职责,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推动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化建设。加强企业对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树立以湖北桂乡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为代表的建筑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发展。
打造城乡统筹先行区
城区。全面完成笔峰塔主题公园、青龙山公园、双龙山公园等公园建设。积极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利用生态各类资源优势带动旅游产业走向世界。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城市综合管网建设,启动城市主干道综合管廊建设,确保维修车辆能进出地下作业,构建咸安水陆空、地上、地下立体防灾防洪网络体系。乡镇。加强资源、资金、项目整合力度,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的“十三五”发展方向,力争每个乡镇有一个项目挤进中央、省的项目库,以项目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十三五”期间启动农村垃圾、污水、污泥全域一体化建设,实现乡镇天燃气全覆盖。
打造记忆数字标准区
记忆。加大传统村落、传统建造技术、古建筑结构、建筑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人、民俗等传统文化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传统文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做到统一管理、及时更新,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记忆。保护。加强规划审批监管,规划“八线”进入住建监控平台,对照传统文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影响传统文化的建设项目严格审批,避免传统文化的破坏。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宣传力度,提高村民保护意识,做到自发维护、自觉保护。加大传统村落、宜居村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中央、省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加大项目保护投入力度。发展。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扶持有条件的乡镇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游和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贺胜鸡汤、马桥土菜、刘家桥农家饭等咸安特色餐饮品牌。大力宣传汀泗北伐烈士陵园、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等地方旅游特色,挖掘地方旅游潜力,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加快华彬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桂花源风景区二期、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咸宁生态湿地风景区和嫦娥谷漂流等项目建设步伐,使咸安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