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张华川 男 28岁
湖北雄楚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
初中未毕业,他便回乡开办家庭养殖场;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又转战义乌,创办了磁铁业贸易公司,后又进军磁铁制造业。目前拥有20家网络商铺,产品远销俄罗斯、英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去年,“80后”张华川如愿将公司迁回通山。
1月22日,记者走进通山电商孵化中心,一探湖北雄楚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川创业故事。
起步:从弃学养猪到网上开店
“因为那时村里不通公路,货车无法进出,养的猪无法对外销售。”1月22日,回忆起第一次创业的情形,张华川感慨不已。“那时要是知道能用网络打开销路,肯定也能大赚一笔。”
28岁的张华川是通山县楠林桥镇港陆村人。2008年,张华川弃学从商,回到家中养猪。家庭式养殖规模不大,辛苦一年后,收成甚少。
学校回不去了,创业又面临困难。走投无路的张华川只得和大多数乡亲一样,外出务工。2009年8月,张华川随亲戚来到浙江义乌务工。亲戚所在的磁业贸易公司专门做网络贸易销售。
网络贸易销售是什么?刚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张华川并不知道。亲戚解释说,他们公司从网上接到订单后,将订单发到指定的加工厂生产,再经过物流将成品发给订货方,从中赚取差价。
“网上谈生意,还能赚到钱,不可能吧?”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张华川以业务员的身份进了亲戚所在的公司观摩学习。
半年来,迎面扑来的网络商机让张华川兴奋不已,他做了个决定,要在义乌创业,开一家贸易公司。他借资3万元,迅速注册公司,在阿里巴巴上开了4家诚意通店铺,承接磁铁制造批发销售业务。
遇挫:从借来3万元到只剩300元
创业之初,是张华川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人反对,朋友们质疑,没有人支持,他一个人在浙江孤军奋战。
公司注册后,张华川在义乌小市场附近租了一个套间用于办公,购置了4台电脑,聘请了3个客服、3个业务员,张华川自己则负责销售和财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第一个月,公司没有接到任何订单,十几个员工都眼巴巴望着张华川发工资吃饭。借来的3万元钱先后付了房租,买了设备,将员工的工资付出去后,他的钱包里仅剩300多元。
“那时候没有经验,根本没想着要留些钱周转,当时300多元是我仅剩的资产。”张华川说。
300多元他数了又数,舍不得花。为了节省开支,在家里从未下过厨的张华川买菜、下厨给员工做饭。他说,只要他有饭吃,就不会让员工饿肚子。
努力终有回报。从第二个月始,公司陆续接到了小额的订单。每接到一个小订单,张华川便想着,一壶油回来了,一袋米回来了,一个员工一天的工资回来了……
转型:从替别人销售到自己生产
公司有了起色后,张华川便开始忙碌起来:督促订单进度,反复核实客户定制尺寸,细心做好客户回访……诚心赢得信任,张华川终于让公司有了一批回头客,并在磁铁行业销售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时,一位朋友的一席话,让张华川有了危机感,他感觉,转型迫在眉睫。
2013年7月底,张华川的初中同学曾亮造访公司。参观了张华川的公司,曾亮直摇头:“用别人的产品赚钱,没有核心竞争力,即使现在赚钱了,以后也不会长久的。”
曾亮的话让张华川猛醒:想要长远发展,确实需要核心技术撑腰。
随后,张华川和业务员一起跑遍了义乌,发现当地大多数贸易公司都像他们一样,但也有一小部分,掌握着核心技术,还有自己的生产车间,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如果公司能掌握核心生产技术,从而承包生产部分,能赚的就更多了。”随后张华川将公司交由业务员打理,他自己则到熟悉的生产厂里学习2个多月,了解和掌握了磁铁的生产技术后,他便在横店租下了厂房,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成立了东阳市横店楚雄电子生产厂。
收获:从外乡漂泊到回乡创业
采访当日,在通山电商孵化中心通山雄楚磁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张华川的电话响个不停,记者的采访也几次被打断。
挂断电话,张华川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他向记者介绍说,公司刚接下咸宁一家箱包加工厂的订单,正在核实生产细节。自今年7月份开始,他的公司从浙江搬迁回通山后,张华川已通过网络先后接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万元订单。
“这一切源于家乡较好的创业环境。”张华川兴奋不已,“去年,漂泊在外的我想着人还是要落叶归根,便起了回乡创业的心思,虽然家乡的物流目前还不是很发达,但据我了解,湖北还没有做磁业的生产厂家,我们公司在这方面还是挺有市场优势的。”
在情感与利益的驱动下,去年6月,离乡9年的张华川将公司的网络销售分公司从浙江搬迁到通山电商孵化中心。
如今,张华川在5年时间内开了20家网店,公司生产的磁铁产品涉及到玩具、汽车、箱包、门吸、家具、五金、手机、音响、电动等,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越南等各国。对于未来,他更有着清晰的规划:扩大生产力,发展咸宁周边地区的磁铁生产、加工、销售业务,将公司打造成为湖北省磁业生产龙头企业,带动家乡更多人就业,为家乡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张华川说,互联网犹如公司所生产的磁铁一样,对于创业者而言,永远是一个创新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