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 星期
人间长存英雄气
■刘雯

  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英雄主义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佟麟阁、赵尚志、张自忠……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代表的正是不屈、勇气与力量组合而成的那样一股人间英雄气。他们也曾书生少年,意气风发,如果没有70年前那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也许他们的人生会谱写不同的华章。但在国家和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立刻做出了把生命交给正义的抉择。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他们甘冒奇险,不惜将自己深陷死境,只是为了换回给人民永远的和平。

  英雄是非凡的。在生与死的抉择间,有人哀叹生命之转瞬即逝,亦有人为了纯真的信仰而舍生取义;在善与恶的是非里,有人轻易向欲望屈膝,亦有人为了不朽的真理而杀生成仁。而,英雄又是平凡的。在母亲膝下,他们也曾流连于爱的臂弯;在儿女灯前,他们也曾浇灌爱的心田。

  有哲人曾经说:战争中的人性是伟大的。因为只有在战争里,你才会明白人生的奥义,才会真正地理解生与死对于人生的终极含义。在70年前那场搅动全世界的战争中,太多的人被迫离开这个喧闹的世界,人类的怯懦助长贪欲,邪恶生出“恶之花”。恐惧和无助席卷了每一个受伤的心灵,人类对于能够结束这漫长噩梦的英雄空前期待。

  什么是英雄?那些以力挽狂澜之势终结战争的伟人可以被称为英雄,那些在平凡瞬间为了一个或几个人的安全而献出生命的勇士同样应该得到英雄般的纪念;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是英雄,那些在敌后默默无闻的地下战士的付出同样应该得到英雄般的传颂;还有千千万万无声的呐喊——那些为了和平和正义舍弃小我而追寻真义的普通人也同样具有“英雄”的本质,是真正的社会的脊梁和民族的英雄。

  邓玉芬,一个中国北方的普通农妇,她甚至不认识最简单的汉字,她也从来没有踏上过战场;她从不曾为了人类命运而振臂高呼,也从没有试图刺刀见血地对抗侵略家园的强盗。她只是做出了一个普通的妻子、一个平凡的母亲所能做到的全部——将自己的丈夫和五个孩子悉数送上战场去抗击野蛮的侵略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但是在村口默默等待的她却再未看到归人。她用她瘦弱的脊梁演绎出“当代佘太君”的豪迈,丈夫和五个孩子,虽全部战死沙场,但她却从未后悔当初之选择。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英雄吗?一个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所谓高深觉悟的平凡妇女,却能以她的柔弱之躯承载人世间最大、最重的苦难。她抿着的、紧闭着的双唇不发一言,却比无数高谈阔论的豪言壮语更令人心震颤。

  在那场抗击日寇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像邓玉芬这样平凡的“英雄”还有无数。诚然,离去的那个时代委实过于久远。我们只能从历史博物馆墙壁上模糊的照片、亲历者回忆录中的只言片语去体味那个时代的艰辛和苦痛。逝去的英雄值得我们铭记,他们选择在其人生最荣光的一刻离去,他们是英雄无疑,但那些活下来默默承受着灵魂的苦痛、孤独和煎熬的人们也应当被铭记,因为他们不仅仅体味着离别永恒的伤,同时还承载着独生无尽的痛。他们同样是真正的英雄,和那些逝去的烈士一样,为了人类的命运和信仰承担了几乎所有的苦难,而这正是“英雄”之于我们最根本的意义。

  不管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每当面对洪流海啸、地动山摇,都会在平凡之中涌现出英雄的身影。让我们深刻缅怀每一个为70年前那场噩梦般的战争付出一切可以付出的“英雄”,永远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保持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那股英雄气,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咸宁市委党校)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

第08版:智慧咸宁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