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 星期
到咸安区信访局值班、义务担任驻村律师、慷慨捐献历史文物,这就是李从云,虽已年近七旬,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而热情的心。他说——
老有所为乐悠悠
记者 王远远 通讯员 朱红明 陈洁琼

  18日,69岁的李从云跟往常一样,准时赶到了咸安区信访局。

  记者眼中的李从云,精神矍铄,中气十足,说话利落,举止干练,完全不像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

  李从云是民盟成员,也是一名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律师。在咸安区司法局的牵头组织下,民盟的5名律师在区信访局设立了“民盟咸安同心法律服务站”,大家轮流值班,接待信访群众。今年6月开始,李从云主动“请缨”,一个人每天到信访局值班。

  “对信访群众来说,律师的建议更有针对性,律师的话也往往更有说服力。”虽然已经退休好几年了,李从云却从没停下忙碌的脚步。他认为,退休后更应老有所为,心不老,人就不老。

  值班不是一件轻松活,忙的时候,一上午要接待二三十名信访群众。有一次,西大街社区一位群众前去反映:自家有套平房已经成了危房,想要改建成楼房,却不被批准。他想不通:自家的房子为什么还做不得主?

  李从云了解后得知,这套平房是临街的,牵涉到城市规划,便从法律角度耐心劝解,并告诉他,如果强行建房,到时被作为违建拆除了,自己还要承担损失,得不偿失。最终,信访群众心服离开。

  李从云还是永安办事处西河村的驻村律师。驻村以来,他每周都要到西河村去一趟,参与纠纷调解,接受群众咨询。知识广博、谈吐幽默、人生阅历丰富,这让李从云在村民中有了很高的威信。现在,牵涉到群众利益的项目、事件,村里都要请李从云到场,村民们说:“李律师在,我们信得过!”

  李从云说,父母一生与人为善,与世无争,这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人活一世,钱够用就行,房子够住就行,物质的东西不必太计较。”正因为如此,端了几十年的律师“金饭碗”,李从云却没有富起来。

  李从云的同事告诉记者,他还是咸安民间捐赠可移动历史文物第一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绘制的咸宁北部军事地图,咸宁革命烈士朱其义狱中寄出的家书,朱其义就义后、狱友朱老八给朱其义儿子写的家书,这3件珍藏了40余年的历史文物,李从云无偿捐献给了区博物馆。

  “这些文物放在家里,作用不大;放在博物馆里,可以教育后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万勿忘国耻。”李从云说。

  李从云有许多文娱爱好,他的一副好歌喉,让不少人啧啧称赞。闲来无事,就到广场上与大伙儿一起娱乐,唱唱歌,健健身,李从云的退休生活,过得从不枯燥。

2015年8月24日 星期

第04版:香城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