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日 星期
莫让高温补贴成为“空头支票”
柯常智

  俗话说,热在“三伏”。

  市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近期全市最高气温都会升到35℃以上,标志着高温酷暑进入真正的“蒸烤模式”。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35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不仅有权享受高温补贴,而且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还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为37℃至40℃,最高温的3小时不得室外露天作业,且全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与此同时,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时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如此“清凉关怀”,本应是广大劳动者应有的权益。然而,事实是:对部分岗位的劳动者来说,高温津贴始终像一种“传说”,听过却没见过。抑或是被一些企业或单位弄点冷饮,发点风油精,搪塞搪塞就算走过场,送了清凉了。

  如何才能保障“蒸烤模式”下的清凉关怀不被落空?笔者认为,关键是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必须紧急行动起来,在无法改变“蒸烤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营造“制度清凉”,帮助广大民众经受住“烤”验。

  要落实高温补贴。各级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必须加强劳动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让高温补贴成为“空头支票”。

  要改善工作环境。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劳动者高温作业出台具体的劳动条件和保护标准,督促用人单位遵照执行,为劳动者尽可能提供一个凉爽舒适的工作环境。

  要提供纳凉服务。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体育馆、图书馆、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要积极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避暑纳凉服务。

  要健全应急措施。高温应急响应不应是气象部门的“独角戏”,各级部门都应制定预案,完善措施,联合应对气象灾害,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8月3日 星期

第07版:一周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