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
九旬老太话幸福
记者 黄柱 通讯员 许娇
香城都市报记者赵骥摄

  “老奶奶,今天有人来看你了。”“嗯,知道你们今天要来,我特地把院子打扫了一番……”

  8月初,92岁的刘凤英老人吃过早饭后,早早地坐在大门口,等着记者和村主任曹玉才去看望她。等着述说她心中的幸福。

  1幸福是全家人在一起

  “我父亲去世早,母亲早就习惯了一个人居住,但是我不放心,就住在她附近不到50米处。”刘凤英的二儿子贾继芝告诉记者,他兄妹7人,都在村里务农,除了几个侄儿侄女在外工作外,一大家人过着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贾继芝说,平常主要是他照顾老人,房子就盖在母亲家的附近,基本上算是分家不分房,有什么事情可随时照应。当然,逢年过节,家里的七兄妹都会到老母亲家一起过。

  “我们这个大家庭关系很好,一直都相处得很融洽。”刘凤英老人一脸慈祥地对记者说,有些家庭的婆媳关系处不好,但他们一家的婆媳关系个个都处得很好。

  “四世同堂!”坐在一旁的曹玉才补充。

  “是的,你看我孙女都几岁了。”贾继芝指着旁边一个小女孩说,她孙女是老人的一个重孙。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他们一家人虽然平常一起相聚的时间很少,但只要是过春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庆祝。7兄妹轮流做东,今年大哥买菜做年饭,明年就轮到二哥,以此类推……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总之一家人会在一起吃一顿香喷喷的年饭。

  2幸福是有一门爱好

  “g、o、o、d,good,意思是好的。”当天,刘凤英老人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写出“好”的英语单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说起来没人相信,这老太还会英语呢!会说一点也能写一点。”曹玉才告诉记者,老人一直住在村里,虽然年事已高,可耳不聋眼不花。

  “几十年没写了,不知道还写不写得好。”当着记者的面,刘凤英老人手持毛笔,一边念着英语单词,一边在纸上写出来。

  “This is a pen,This is a pencil。(这是一支钢笔、这是一支铅笔)”令更记者惊讶的是,老人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

  刘凤英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她曾在村里的小学读过6年书。当时,学校就有英语这门课程,自己对学英语很感兴趣,学得很认真,所以现在还记得一些当年学过的英语单词。

  除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刘凤英老人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她也非常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了她的书法。看得出来她是一个有文化素养、与众不同的老人家。

  3幸福是有一群朋友

  “从村头到村尾,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堂屋,每一个大院,刘凤英老人都去过。”曹玉才告诉记者,平常她老人家最喜欢拉家常打纸牌打发时间。

  为了能让老人家开心,刘凤英家院子里有很多长板凳,又长、又宽、又平,一条凳估计能坐3、4个人,这些都是她的儿女为她定做的特殊家具。

  曹玉才介绍说,每到农闲时,村里的一些老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刘凤英老人家,拉家常的拉家常,打纸牌的打纸牌,打麻将的打麻将,就像一个老年社团,而那些长板凳就发挥了作用,一个板凳可以坐好几个人都不嫌挤。

  “只要有同伴,老人就有事情做了,就不会觉得孤单了。”贾继芝说,老人家除了在自家大院活动,也经常会去7个子女的院子里转一转、坐一坐,村头村尾人多的地方也少不了她的身影,生活很充实。

  “多认识同龄人,不要总呆在家里,这样更容易生病。”刘凤英老人接过儿子的话说。

  记者还了解到,刘凤英经常会去村头一家卖肉店铺里玩,有事没事要么和店老板聊天,要么就和买肉的村民开个玩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2014年8月12日 星期

第04版:香城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