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采访组深入崇阳县铜钟乡坳上村采访时,颇费了一番周折。上午9时,从县城出发走快捷通道,不足10分钟便抵达铜钟乡政府。当得知途经的佛岭公路正在降坡施工被封路时,我们只好临时决定绕道港口,穿高堤、越油榨、经石岭,又折返到佛岭村境内,沿着新修的幕阜山生态支线公路,拐了几个山弯后,便是坳上村了。
一方山水一片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坳上村顾名思义,是个典型的靠山吃山、经济来源靠卖竹木的贫困村。据村党支部书记沈亚东介绍,全村仅4个组,不到700人,共有耕地340亩,山林9000亩。自2011年开始,全村山林已全部实行“死封”,预计10年后才能开禁采伐。农民一下没有收入来源,靠什么来弥补家庭生活。
沈亚东说,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但自去年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从家门口穿过后,许多在外经商或打工的人都打算回家建新房了。在武汉做生意的周老板,回乡投资200多万元,在两个山冲里种上了板蓝根、虫草参、牛蒡等中药材100多亩。一些在家的留守老人就近劳动打工,每天120元,日结日清。二组65岁的邬细宝和沈模训老人就在家门口的中药材地里,帮周老板做事,仅半个月就轻松拿到1800元的工资。他们正在地里松土锄草,高兴地说:“像这样干下去,生活开支不用愁,不比在外打工差!”
“坳上的优势在山,希望在楠竹!”当了13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沈亚东一语中的。他说,背靠公路的马井山一脉有2000多亩的荒茅山,春天茅深不见树,冬枯易燥发大火,几乎年年发山火,年年光秃秃,曾有乡干部为此担责免职。为此,自去年开始,在县、乡政府领导的帮扶指导下,坳上村因地制宜,把发展的目光重新瞄准在这片荒茅瘦土上,本着自愿流转、共同开发,享受国家扶助政策的办法,组织劳力挖山打眼,有的地方则用挖机整带抽槽,先后投资了50多万元,建成连片楠竹基地500亩,并规划每年推进500亩,完成扶贫连片楠竹产业项目。
记者沿着新修的简易公路来到半山腰,俯仰环视下,漫山遍野间,一棵棵新栽的楠竹正在迎风摇曳。“这个基地得到了县、乡的大力支持,今后既是观光旅游景地,又是绿色屏障的防火带,价值意义不同凡响!”乡党委书记童卫农乐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