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 星期
嬗变
——嘉鱼县陆溪镇蔬菜产业升级之路

记者 王恬 通讯员 周晓林

  在湖北中烟公司与省烟草专卖局援助下,2009年,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建起60座蔬菜大棚,54位农户组建起陆溪口蔬菜合作社。

  几年后,合作社迅速壮大,由一个发展成三个,覆盖全镇农户,亩收入由2000元猛增到2万元。

  生产有链条

  3日,在冬暖大棚里,记者见到正在给小黄瓜浇水的王幺珍。“育苗可马虎不得,温度、湿度、酸碱度都要控制好。”王幺珍说得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个育苗专家。

  王幺珍告诉记者,合作社实行生产在户、管理服务在社,社内土地不流转,为社员提供统一的种植技术、品种育苗、供肥供药、品牌销售等服务。

  据了解,合作社成立了生产管理与技术指导、机耕、育苗、农资供应、蔬菜收购等5个专业服务组,实现蔬菜生产向组织化、专业化的转变。

  在该镇工业园,副镇长熊叶梅正在协调用地,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几家企业即将上马。

  经济有循环

  基地蔬菜整装车间,社员尹水安正把黄瓜按照长短、形状分拣打包。

  “我们的菜是有机菜,分拣好后,卖到不同的消费市场。”尹水安说。

  去年,该镇有8个蔬菜品种获得有机认证。“有了这个身份证,再也不会是小姐菜卖丫鬟价了。”陆溪口蔬菜合作社社长漆学文难掩激动。

  何为有机菜?“说白点,就是蔬菜全程按照有机标准种植,驱虫用烟末等天然原料配成混合剂替代农药,施用有机肥等。”合作社技术员纪增良说。

  “你看,那边是我们的正大养猪场。”顺着镇长周素勤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养猪场掩映在青松翠拍中。

  “卖剩的蔬菜成了养猪场的青饲料,猪粪为有机肥厂提供了原材料,有机肥厂又为蔬菜提供底肥,形成了有机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周素勤说。

  生产社会化

  在陆溪口蔬菜合作社的带动下,邱家湾有机蔬菜合作社、界石三组蔬菜合作社相继成立。

  “去年,合作社创新销售渠道,将销售统一交由武汉梵华莲花生态农业公司运营,打出的品牌,就叫‘梵华莲花’。”镇党委书记华红介绍,公司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按保底价收购蔬菜,避免了农民的市场风险。

  “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的纯利润,将进行再分配。30%分红给合作社社员、70%留作合作社发展再生产。”华红说,界石村二组54户社员的年分红超过了2万元。

  “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抱团经营,单一化生产变成了集体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值。”县农业局局长邓卫东说。

2014年1月9日 星期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