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
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
郁林

记得小时候,在通城石南乡下有个神汉,家中乌黑的香案桌上,摆着一尊木雕神像,长年香火的熏绕,神像黯淡而闪着油光。神汉说,这尊神像叫伏波将军。千百年来,伏波将军一直在通城各地被老百姓祭祀着。

查阅史料得知,伏波将军叫马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封新息侯。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立下赫赫战功。

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五溪南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却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建武二十五年春天,马援率军进驻壶头峡,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加上天气酷热难当,马援身患重病,一时部队陷入困境。

马援命令部队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暑气。虽困难重重,但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后到达临乡,马援大败蛮兵,斩俘两千余人,蛮兵逃入竹林中。

关于马援率部进驻的下隽到底指何处,有两种说法:一指现湖南沅江市北部的广大地域;一指今湖南岳阳、临湘和湖北通城、崇阳等地,治所在今通城县西北。两种说法各有依据,后者的依据是,在汉代,鄂南通城这一带都属南蛮之地,且壶头峡是隽水河崇阳境内的一个险要关隘,越过壶头峡,就可到达今天的临湘(古临乡),这些地名都和史书记载相吻合。

通城的马港也和伏波将军马援有关。1985年的《通城县志》载:“伏波将军马援率军进击武陵,屯兵此处,是时淫雨连绵,河流阻塞。马将军率领军民,疏通河道。后人为了纪念他,名此地叫马港。”当时疏通河流,主要是为了有利汉军乘船从水路征讨蛮兵,但想不到这成了马援将军在通城留下的一处利益千秋万代的水利工程。

现在通城,特别是隽水河的上游马港、黄龙山,民间还有许多有关马援的传说故事。在通城的乡镇中,有不少地方都建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享受民间的祭祀,他在通城历代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个从内心深处虔诚敬仰的神。

2013年10月8日 星期

第04版:文化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