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手术室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拆弹行动”悄然展开。一颗潜伏在金爹爹体内近半年的“不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咸宁医院联合专家团队的精准操作下被成功拆除,截至目前,该院已经成功完成了多例腹主动脉瘤手术。这些手术的成功实施,表明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在血管外科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患者体检 意外发现“不定时炸弹”
6个月前,67岁的金爹爹在体检中被查出腹主动脉瘤。这颗直径超过5厘米的瘤体如同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数据显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高达90%,此类患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一颗地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
随着瘤体逐渐增大,金爹爹开始感到腹部隐痛,腰背部偶有钝痛。5月6日,他辗转来到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就诊。接诊的科主任王海在了解了金爹爹的病情并查看体检报告后,发现金爹爹不仅患有多年高血压史,且血管粥样硬化严重,瘤体位置复杂。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立即组织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 CTA 检查结果,详细分析了动脉瘤的形态、范围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金爹爹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联动 一场精密的手术预演
“手术难点在于既要隔绝瘤体,又要保留髂内动脉的血供,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下肢缺血或内脏损伤。”为应对这一高风险病例,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并邀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专家朱明林博士亲临手术现场指导。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采用“经皮股动脉造影术+腹主动脉及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右髂内动脉栓塞术”的复合术式。这种微创手术虽创伤小,但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如同在血管迷宫中穿针引线。
5小时“拆弹” 血管迷宫的生死时速
麻醉、穿刺、造影……5月12日上午8时,手术正式开始。朱明林博士与汪金剑副主任医师默契配合,在显示屏上勾勒出清晰的血管脉络。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经过长达 5 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经皮股动脉造影术+腹主动脉支架及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右髂内动脉栓塞术。术中,专家们首先通过经皮股动脉造影术,精准定位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先进行右骼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随后顺利植入腹主动脉支架,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恢复了血管的正常血流。整个手术过程精准、高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功能,避免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金爹爹安返病房。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为他定制了康复计划,从血压监测到心理疏导,无一遗漏。
科普延伸 警惕“无声杀手”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早期难以察觉,破裂后却致命。数据显示,6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是高危人群。王海提醒:若体检发现瘤体直径超过5厘米或增长迅速,需及时手术干预。
据悉,近年来,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拥有30张开放床位及20人专业团队,其中特聘博士2人、高级职称专家3人。科室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深度合作,常年有专家驻院指导,年门诊量超2000人次,在肺结节、食管疾病、动脉瘤等复杂病例的诊治中屡创佳绩。作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该院依托顶级省级专家资源,将微创手术占比提升至80%以上,年手术量超350台,正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病,更要让患者有尊严地活下去。”王海主任告诉记者,如今,金爹爹已康复出院,他的故事成为科室宣传栏上又一例“生命奇迹”。而在这背后,是一群“血管卫士”日夜兼程的坚守,是他们用技术与仁心,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