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市电信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协同推进下,嘉鱼县官桥镇舒桥村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民主议事、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村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乡村发展焕发生机活力,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70万元,村民务工增收近百万元,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 党建铸魂强根基
坚持“党建+初心”强化组织建设、“党建+恒心”凝聚发展共识。驻村工作队指导村“两委”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形成“驻村工作队+党员+群众”联动机制。党员带头包联58户村民,在土地流转、环境整治中发挥先锋作用。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着力解决道路硬化、饮水安全、产业基地喷灌及配套设施等民生难题,推动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设施。
■ 民主议事聚合力
创新打造“舒桥村人民议事厅”,构建“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专家”多元协商体系。今年以来通过10余次议事会,推动巷道改造、惠民政策落实等民生问题高效解决,形成“村民提建议、代表议方案、集体抓落实”闭环机制。平台累计解决群众诉求20余件,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样本。
■ 共建共治换新颜
以彭家湾为试点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拆除危旧房23处,清理沟渠5000立方米,硬化道路350米,新增绿化带600米、路灯30盏。村民自发捐款捐物12万元,300余人次参与义务劳动,实现“泥泞村道变坦途、杂乱沟渠化景观”的蝶变。环境整治培育出村民“主人翁”意识,为长效治理奠定基础。
■ 产业造血促增收
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香柚、油茶、中药材三大产业矩阵:引进浙江企业建成700亩香柚基地,联动药商发展药用牡丹、丹参种植450亩,推动完成2500亩油茶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收益分红等方式,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62岁村民王大叔感慨:“现在既能收租金,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的舒桥村,党建红、生态绿、产业旺交相辉映,民主议事厅内讨论热烈,产业基地生机盎然。下一步,舒桥村将深化“四轮驱动”模式,拓展农旅融合新业态,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多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