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后,你家“熊孩子”视力还好吗?
记者 夏咸芳

  新学期报名,三年级的小明(化名)感觉自己看黑板时视力明显减退,在妈妈的带领下,他前往咸宁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对此,咸宁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病科主治医师孙亚萍指出,寒假过后,孩子们出现视力上明显的衰退,与他们长期呆在空间狭小的室内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以及不规律的作息息息相关。

  ◆两大因素引发近视

  孙亚萍称,近视的病因复杂,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大因素有关。另外,营养失衡、微量元素缺乏等也会造成近视的发展。其中,遗传在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病理性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性近视眼为多因素遗传。此外,后天用眼不当,也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

  “近视一旦发生,就会一直存在,且度数会一直增长,直至成年。”孙亚萍介绍,儿童的视觉发育有其独特的关键期和敏感期。0—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12岁前为敏感期。学龄前,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孩子对视觉环境的刺激非常敏感,需要特别地呵护,尤其需要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很多学生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不注意坐姿或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写字看书,导致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清,长此以往,易导致近视。而寒假期间,各类电子产品充斥,导致孩子用眼过度,也易引起眼睛调节功能紊乱、衰退。

  ◆如何辨别真假近视?

  经常有家长带孩子前来检查,但经过系列检查后,却发现是假性近视时又松了一口气。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假性近视的发生成因是什么?

  对此,孙亚萍解释,假性近视,实质上不是近视,只是调节功能痉挛的一种功能状态。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眼睛必须要调节,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愈近,需要的调节也愈大。当孩子长时间盯着近处的物体看,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的时间太长,在转为看远处物体时,不能很快把调节放松,即调节反应时间较正常者延长,出现远视力下降。

  而真性近视,通常指的是轴性近视,即眼轴延长所致,远处物体不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放松调节后也不能恢复正常。真假近视的鉴别上,假性近视经过适当休息眼睛,散大瞳孔、放松调节后,远视力即可恢复正常。而真性近视,散大瞳孔后远视力更差。

  她建议,当孩子看远处目标出现眯眼,甚至频发眨眼症状,一定要及时来院检测视力,正确配镜,防止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加深。

  ◆近视后的三大对策

  孙亚萍指出,一旦检查出孩子是“真性近视”,则可以根据检查结果来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配镜、戴角膜塑形镜等。其中,儿童配镜应选择配戴度数合适、镜片质量合格的眼镜。配镜时还应该根据瞳距和验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脸型匹配的镜架。对于初次配戴眼镜的近视眼人群来说,一般通过配戴矫正镜后视力达到1.0,就是最佳的矫正状态,以此时的视力和矫正眼镜度数为基础,通常近视度数增加50度后,裸眼的视力就会低于1.0,看远处的物体时就会出现模糊的情况,因此建议近视眼增加50度以上就需要换眼镜,使眼睛达到较好的矫正状态。因此,近视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验光,明确近视度数增加的情况,如果增加度数是大于50度,矫正视力小于1.0,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新配戴眼镜。

  针对近视度数增加很快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监护和帮助下给孩子配戴防控近视增长功能眼镜,并注意严密随访。 对于度数在600度以下的大龄小孩,可在医生指导下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但费用较昂贵,而且要长期配戴才有效。又因其验配较复杂,使用不当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应严格控制使用,必须在医疗机构中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规范验配。此外,针对年满18岁以上的青少年,在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可能后,可以直接选择飞秒激光治疗近视摘镜。

  她提醒家长,要预防孩子近视,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同时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改善视觉环境,定期检查视力,规律生活,加强锻炼并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