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关键。然而,很多人并未意识到,有些你认为的“好习惯”,可能是错的。
误区一 冬季泡脚,水越热效果越好
冬季睡前泡脚是个好习惯。如果水太热,即使你不觉得烫,长时间浸泡也会引发低温烫伤,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组织坏死。
成年人的泡脚最佳水温在38℃~43℃左右。儿童对温度极其敏感,老年人对温度感觉迟钝,二者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40℃左右。
误区二 一勺猪油等于五服药,猪油更营养
事实上,“一勺猪油等于五服药”实属无稽之谈。猪油、牛油、羊油等属于油脂,总脂肪含量高,而且动物脂肪中还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并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让营养更全面。
误区三 经常腰痛背酸,睡硬板床更好
由于正常人体脊柱存在“S”型生理曲线,仰卧位睡在硬板床会导致人体腰部出现悬空情况,时间一长会导致腰部肌肉无法放松,出现紧张酸痛、脊柱僵硬情况,进而导致劳损或脊柱曲度变直等情况的出现。
建议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3:1原则,即每3厘米床垫,用手按压可以向下1厘米。
误区四 刷牙时间越长,牙齿越干净
刷牙时间超过5分钟,并不能清除牙齿表面更多的牙垢。相反,长时间刷牙还可能损伤牙釉质和形成楔状缺损。
因此,想要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刷牙时间以2—3分钟为宜。2—3分钟的刷牙时间,足够我们充分清洁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同时又不会对口腔组织造成过度刺激。
误区五 定期掏掏耳朵,干净又健康
耳屎又叫耵聍,对鼓膜有保护作用,它能防止异物直接损伤鼓膜。耵聍含有油脂,能保护外耳道的皮肤,防止耳道因干燥而瘙痒。耵聍具有一定黏性,能防止昆虫进入耳道。此外,耵聍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当人们进行咳嗽、咀嚼、吞咽等日常活动,以及睡觉姿势发生改变时,微小的耵聍便会随之掉出耳道。如果耵聍长得很硬很大,甚至堵住耳道,建议去医院取出来。自己操作很容易伤害耳道或鼓膜。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