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抓细幸福咸宁行动
在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上当先锋、求实效

[谋划2025]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人民幸福是中国式现代化咸宁实践最温暖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关注民生所急,顺应民生所向,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

·核心·抬升民生底板

  ■全年新增城镇登记就业4万人以上,新增高校毕业生留咸来咸就业创业7600人以上、返乡创业29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00人以上,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0亿元以上。

  ■确保市第一高中建成投用,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2.5万平方米,城区新增公办学位6000个。

  ■深化与武汉市开展跨区域教联体结对活动。

  ■持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综合改革。

  ■推动城乡教师双向交流1500人。

  ■确保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济咸宁医院投入运营。

  ■持续深化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质扩面及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延伸。

  ■推行门诊慢特病(备案病种)“免申办”。

  ■免费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90万人次。

  ■关爱“一老一小”。

  ■统筹政府兜底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长期护理险试点工作。

  ■新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6个,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个,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动态全覆盖。

  ■将“咸宁护理”品牌打造成全省品牌。

  ■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免费应筛尽筛。

·核心·发展社会事业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健全“以奖代补”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暖心驿站、小哥食堂和司机之家,基本建成城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支持湖北科技学院特色学科建设,健全职业教育与咸宁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建设基层示范性文化(健身)广场12个。

  ■加强大湖咀遗址、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等文化遗迹、红色遗址及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大力推进万里茶道申遗。

·核心·严守安全底线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严守244.44万亩耕地保有量和22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持续实施“菜篮子”工程。

  ■统筹流域综合治理和“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咸宁市淦河保护条例》,有力推进斧头湖水质攻坚行动。

  ■续建通山黄荆口水库、崇阳木三李水库,实施崇阳青山水库、通山雨山水库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加快簰洲湾防洪避险综合工程、西凉湖分蓄洪区建设。

  ■谋划实施市主城区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构建以“情指行”一体化为龙头的“1+5+N”现代警务体系。

  ■开展食品全链条专项整治,守护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