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抓细能级提升行动
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当先锋、求实效

[谋划2025]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市能级是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坚持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焕新城市“气质”,提升乡村“颜值”,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核心·做强中心城区

  ■深化市区一体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中心城区生产力布局,建设紧凑型、集约型中心城区。

  ■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

  ■深化咸宁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咸宁高新区与咸安区深度合作,合力壮大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世界级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创建国家大健康制造业创新型产业集群。

  ■推进高端商圈、高品质住宅、优质医院学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新区集中。

  ■加快中国桂花城建设。

  ■大力支持咸安区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先行区。

·核心·优化城市管理

  ■加快编制《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国家标准。

  ■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

  ■改造老旧小区155个,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0部。

  ■深化城市客厅(美丽街区)、城市家具建设,新增城市“口袋公园”12个,城市公共停车泊位6000个。

  ■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627套,规范公租房管理。

  ■持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市主城区及各县(市)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省定目标。

  ■全周期管理建筑垃圾,提升城市环卫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核心·壮大县域经济  ■推进县域城镇和产业“双集中”。

  ■支持嘉鱼打造武咸融合发展先行区,赤壁冲刺全国百强、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通城打造高端元器件生产基地、制造业强县,崇阳打造全国美丽乡村典范县,通山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强县。

  ■支持嘉鱼低碳冶金、电子新材料,赤壁光电子信息、清洁能源,通城电子信息、新材料,崇阳健康食品用品、新型材料,通山旅游康养、新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

·核心·建设和美乡村

  ■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收官战。

  ■完成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强咸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实施“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工程。

  ■培育壮大咸宁桂花、嘉鱼甘蓝、赤壁青砖茶、通城两头乌、崇阳黄精、通山枇杷等区域公共品牌。

  ■深化垃圾、污水和厕所“三大革命”。

  ■实施“四好农村路”新一轮提升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标升级工程,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18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以上。

  ■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70%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