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利用AI技术“复活”已逝亲人的方式悄然兴起
我想再“见”你一面

  清明节临近,又到思亲最浓时。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连日来,一项新兴的生意悄然兴起——AI“复活”已逝亲人。

  所谓的AI“复活”已逝亲人,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逝亲人的图片、视频、声音等转化为虚拟形象,让家属与已逝亲人再“见”一面。这一新奇的方式受到追捧,有些店铺生意火爆。

  ■现象:有些店铺日销100多单

  记者通过搜索“AI复活”发现,目前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多为“复活动画”。这些店铺声称,“只要一张正面照片”便能让“老照片动起来”,不仅提供破损修复、黑白上色,还能让照片上的人物“微笑眨眼”,服务价格则视内容而定。某店铺的销售页面显示,“动起来不说话”需要40元,“制作说话”需要150元,而有些店铺的日销售量达100多单。

  “这款服务是近期上线的,平时生意不多,随着清明节的来临,生意渐渐好了起来,这些单绝大部分是‘复活’已逝亲人的。”店铺商家介绍。

  李女士是其中的一名顾客。2016年,她的爷爷去世时,父亲在外地没能赶回家见最后一面,至今仍心怀遗憾。于是,她花了50元,提供了爷爷生前的照片和视频,一天左右就收到了商家制作完成的视频。她说:“虽然面部表情比较僵硬,效果也不十分逼真,但主要是感情寄托。父亲一看到视频就哭了,这些年来我从来没见过他哭。”

  ■心愿:想和已逝亲人好好告别

  生者与逝者之间,告别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吴文(化名)今年40岁,10年前,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他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最近花了上百元购买了一项AI“复活”已逝亲人服务。

  “因为小时候的叛逆,和长大后外出工作,和父亲一直不是很亲密。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还有很多很多,未来很长很长。后来因为忙工作、忙交际,总是忘了打电话给他,忘了回老家看一看他,甚至接到他的电话还不耐烦。”

  “父亲生前一直挂念着我还没有成家,我曾经说要带他到处旅游,也没有做到。后来我结婚的时候,就想跟他说一声,‘爸爸,我结婚了,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了’。”吴文说,虽然已经过去了10年,但是时间的流逝冲淡不了离别的痛苦,如今自己成为了父亲,对“父亲”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AI“复活”技术让自己和父亲“重逢”,也让自己尝试着“好好告别”,更好地生活下去。

  ■探讨:AI“复活”逝者,究竟行不行?

  “AI‘复活’已逝亲人有利有弊。”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归与书院创始人米莉认为,即便人们用AI‘复活’的手段来缅怀,其抚慰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可以寄托哀思,起到一定的心理宣泄作用,但也有可能造成过度沉湎。

  她建议,与其过多地依赖科技手段,不如在平时与亲人相处时,尝试着改变含蓄的情绪表达方式,更加热烈地表达情感,及时地建立情感连接,避免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AI“复活”已逝亲人成为一个新兴市场,这些服务满足了部分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带来了新的商机。目前网络平台上已形成了相关产业链,除了电商平台,不少网络社交平台还出现了以此引流的视频,以及号称“收徒”传授技术的培训班等。

  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律师黄鑫告诉记者,AI“复活”已逝亲人存在泄露个人隐私、侵权等风险。“需要用户提供逝者的照片、声音等音视频资料,如果商家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用户的照片和视频信息就有可能被泄露,被用于不法目的。如果是未经授权擅自使用AI技术‘复活’他人,表述违背死者意愿的语句甚至是虚假的谣言等,可能侵犯死者的名誉权益、隐私权益。”

  黄鑫还提醒市民要谨防诈骗问题,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制作虚假视频进行诈骗,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来源:《长沙晚报》)